掐住日本命门!俄罗斯这招“经济锁喉”我们早该学

桉闻通史 2025-11-26 17:23:51

对付日本,我们一定要学俄罗斯!   俄罗斯人收拾日本那套路子,真该让咱们好好学学。不是学扔导弹搞对抗,而是学那种一眼看透对方死穴,出手就往命门上招呼的决绝。   毕竟日本人怕的,从来不是硬碰硬的军事对峙,而是那种精准掐住命门、让它动弹不得的狠劲,是那种“你敢闹我就敢让你疼到骨子里”的决绝。   咱们总说日本工业实力强,科技发达,可很少有人扒透它的命门有多脆弱。   这个弹丸之地,90%以上的能源和60%以上的粮食都得从国外进口,连造汽车、芯片的核心原材料,比如稀土、锂矿,几乎全靠从中国或者经中国转运。就像一个看起来肌肉发达的壮汉,实则心脏和血管全攥在别人手里,稍微一用力就能让它缺氧。   俄罗斯人早就把这点摸得门儿清。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日本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转头就被俄罗斯断了部分油气供应。要知道日本每年用的天然气里,俄罗斯货占了10%还多,冬天取暖、工厂发电全指望它。   俄罗斯刚停供三天,日本东京电力就紧急涨价,老百姓怨声载道,政府连夜就派特使去求情。这招比派十艘军舰威慑都管用,直接打到了日本的痛处。   再看咱们身边的例子,去年日本跟着美国搞半导体出口管制,不许本土企业给中国卖光刻胶。结果咱们反手就对稀土加工品出口加强监管,不到一个月,日本半导体协会就哭着喊着要和咱们谈判。   因为日本造芯片的光刻胶里,必须用中国提纯的铕元素,全球就咱们能把纯度做到99.99%以上,它找遍全世界都没替代货源。这就是命门,比航母的甲板还管用。   日本的嚣张,本质上是算准了咱们爱讲“和气生财”。它赌咱们舍不得中断经贸合作,赌咱们会为了地区稳定一再忍让。   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车企在华赚得盆满钵满,却联合起来卡咱们的汽车发动机技术。那时候咱们急着搞发展,没下狠手,结果让日本汽车在华垄断了十几年,直到最近几年咱们的新能源汽车起来才打破僵局。   俄罗斯可不吃这一套。2022年日本跟风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俄罗斯直接把日本在俄的油气开发项目收归国有,连一分钱补偿都没给。   要知道那些项目里,日本三井物产砸了上百亿美元,本来指望靠这个稳定能源供应,结果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这种“敢伸手就剁手”的狠劲,才真让日本记疼了。   有人说日本有美国撑腰,咱们动它等于捅马蜂窝。可俄罗斯难道不知道美国和日本是盟友?它在北方四岛修机场、部署导弹,美国不也只是口头抗议?   真到了实际利益面前,美国只会让日本当先锋,自己躲在后面算成本。去年日本求美国帮忙解决稀土断供问题,美国自己都得从咱们这儿进口,最后只给了日本一个“口头承诺”,连点实际帮助都没有。   日本的另一个死穴,是它的海上生命线。从波斯湾运石油到日本,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这两条航道上,咱们的海军和海警船天天在巡逻。   俄罗斯当年为了拿捏日本,特意加强了北方舰队在鄂霍次克海的存在感,直接卡住日本的北极航道。咱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只要在关键航道上加强管控,日本的商船就得看咱们的脸色。   别以为日本的商船队有多牛,它的主力货轮公司商船三井,一半以上的航线都要经过咱们的管辖海域。去年咱们搞的南海联合巡航,就有日本商船全程“配合”,连航线都主动报备。   这不是怕咱们的军舰,是怕耽误了运输,导致国内工厂断料。日本的汽车巨头丰田,在华有十几个零部件工厂,一旦海上运输受阻,它在全球的生产线都得停转。   再说说历史上的教训,甲午战争前,咱们的北洋水师看着比日本海军强,可朝廷总想着“保船避战”,不敢放手一搏,结果被日本逐个击破。   而抗战时期,咱们虽然装备落后,但凭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硬是把日本拖入了持久战,最终赢得胜利。这说明对付日本,软磨硬泡没用,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   俄罗斯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到位。每次日本在领土问题上叫嚣,俄罗斯就会派战略轰炸机绕着日本列岛飞一圈,不是为了扔炸弹,就是要让日本知道:我随时能打到你家里。   这种“随时能动手”的威慑,比单纯的军事演习管用一百倍。咱们现在的航母编队绕台巡航,其实也是在做同样的事,就是要让日本明白,它的所谓“安全屏障”,在咱们面前不堪一击。   日本最害怕的,是咱们打破“只谈经济不谈安全”的默契。这些年它一边从中国赚走几千亿的贸易顺差,一边拿着赚来的钱买美国武器对付咱们。   这种“吃着咱们的饭,砸着咱们的碗”的日子,该结束了。俄罗斯对付日本的核心逻辑就是:你从我这儿拿多少好处,就得付出多少代价,想两头占便宜,门都没有。   现在的日本,就像个色厉内荏的赌徒,手里拿着美国给的“筹码”,却不敢真的下注。咱们只要学俄罗斯那种“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决绝,精准拿捏它的命门,它就不敢真的跳起来。 毕竟日本最在乎的是经济利益,一旦让它意识到挑衅的代价远超收益,它自然会收敛。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