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

亨克孤独 2025-11-26 11:47:12

米尔斯海默最新的演讲让日本破防了,最让日本难以接受的是日本的大国梦彻底崩溃,因为日本正在经济科技与制造领域正在快速的失去地位,未来等待日本的唯一结果是成为中国产业链前端的原料与配件提供者。   现在日本为了挽救停滞的经济,高市早苗政府不久前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一套总额高达21.3兆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不少日本民众一开始还挺兴奋,觉得这钱能让经济重新跑起来。可仔细一看方案内容,大家心里全凉了半截。   这笔钱里,近一半都用来补贴能源价格和给低收入家庭发小额现金,真正投入产业升级和科技研发的比例少得可怜。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救市大招”,更像是给快渴死的人递了一杯漱口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日本经济的核心困境早就摆在那了,制造业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正在快速褪色。就说汽车行业,以前日系车在全球多风光,现在却被电动化浪潮打得晕头转向。   本田汽车刚宣布,2025年利润预期要大幅下调21%,原本计划年底推出的纯电旗舰车型“GT”,直接推迟到2026年以后。   斯巴鲁更干脆,直接削减电动化投资,把钱转去搞混合动力,等于变相承认纯电路线走不通。   最让日本车企头疼的是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可日系车在这的日子越来越难。中国消费者现在更认智能化配置,本田非要死磕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功能比主流水平差一大截,销量自然上不去。   反观中国车企,比亚迪上半年全球销量涨了33%,卖到214万辆,都冲进全球第七了,还出口到112个国家和地区。此消彼长之下,本田全球排名从第三掉到第九,日产直接跌出前十,曾经的优势市场被一点点蚕食。   日产的日子更是惨到骨子里,2024财年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创下近十年最差纪录。为了凑钱转型,日产居然把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都卖了,这操作简直让业界看傻了眼。要知道汽车产业是日本制造业的支柱,连巨头都惨到卖楼求生,其他行业的处境可想而知。   科技领域的情况同样不乐观,日本曾经引以为傲的半导体、精密制造,现在也面临被赶超的压力。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电池这些关键赛道,日本企业要么起步晚,要么技术路线选错了。他们长期抱着混合动力和氢燃料技术不放,等全球都转向纯电的时候,再想转型已经跟不上节奏了。本土高电价、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又让纯电汽车在国内没市场,进一步拖慢了转型步伐。   这时候米尔斯海默的演讲就像一记重锤,直接敲碎了日本的大国梦。这位国际关系大佬在演讲里明说,日本想靠现有路径成为真正的大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经济科技跟不上,制造业不断失势,所谓的“大国地位”不过是自欺欺人。   更扎心的是,日本正在慢慢沦为中国产业链的前端供应商。以前日本还能靠核心零部件、高端材料掌握话语权,现在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不断突破。不少日本厂商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研发的配件,最后只能卖给中国企业做组装,利润被压得极低,还得看中国市场的脸色。这种从“引领者”到“配套商”的转变,是日本最难以接受的。   高市早苗政府的21.3兆日元刺激方案,根本解决不了这些深层问题。日本的债务本来就高得吓人,再这么砸钱却不搞产业升级,只会让财政负担更重。2025年日本国防预算都涨到9.9万亿日元了,占GDP的1.8%,美国还逼着他们涨到3%,钱都拿去搞军事,能投入经济转型的就更少了。   普通日本民众已经感受到了经济停滞的痛苦,物价涨得比工资快,日常的面包、牛奶价格两年涨了40%,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就算找到工作,薪资水平也多年没涨,曾经的“经济奇迹”早就成了遥远的回忆。   米尔斯海默的演讲之所以让日本破防,是因为他说出了最残酷的真相。日本的大国梦不是被别人打碎的,而是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经济科技停滞不前,制造业优势不断流失,未来只能在产业链前端做些原料和配件供应的活儿。   这21.3兆日元的刺激方案,顶多能让日本喘口气,却改变不了根本趋势。曾经野心勃勃想重拾大国地位的日本,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位置被不断超越,这种无力感,才是最让他们崩溃的。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