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挑衅时,我们没有发动自卫反击战,就已经注定今日的结果。在南海风波不断的那几年,菲律宾船只一次次靠近争议岛礁,中国选择忍让没动手,谁知这步棋竟埋下隐患。现在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公开发声,扯上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瞬间紧张起来。难道早年的克制真就换来今天的被动局面? 2025年,三国集结了九艘舰船在南海搞联合演习,美国的“堤丰”导弹系统、日本的反潜舰和菲律宾的巡逻舰凑在一起,场面搞得很大。 这背后是一系列协议的支撑:美国靠着《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把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增加到九个,像吕宋岛基地直指巴士海峡,克拉克基地则能起降B-52轰炸机。 日本则通过《互惠准入协定》和《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让自家的军舰飞机能自由进出菲律宾港口,还能和菲军共享油料弹药。 有了美日的撑腰,菲律宾也开始飘了,马科斯政府砍掉民生项目,砸下350亿美元的巨额国防预算,转身就去买韩国的战机和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军备一到手,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就更加出格。 1999年,他们把一艘破旧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故意扔在仁爱礁“坐滩”,一赖就是二十多年,起初中国只是派海警船在旁边盯着,划清主权底线。 可菲律宾非但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从偷偷摸摸送补给,到2014年拉着外国记者搞强闯作秀,再到2024年“6.17事件”中,菲方人员不仅危险驾驶船只冲撞,还向我方执法人员泼洒不明液体、挥舞武器,行为极其恶劣。 最终,中国海警果断出手,登船缴械,把他们的船强行拖走,才算了结。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的局面,中国看似被动,实则早已布下后手,当对方的雷达以为能看清一切时,中国的量子干扰技术一开,就能让他们的屏幕瞬间变成一片雪花。 即便是美军派来的隐形无人艇,也照样被我们的系统精准锁定。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南海的永暑、美济、黄岩三大岛礁,早已建成了坚不可摧的战略支点。 这些岛上不仅有长长的飞机跑道,还有常态化部署的战机和军舰,构成了一个稳固的铁三角,从根本上重塑了南海的战略态势。 有了这些基地,中国的反击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南部战区的轰-6K轰炸机,可以挂载射程高达35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从永兴岛起飞就能覆盖整个南海,实现“防区外打击”,这意味着任何敢在南海生事的舰队,都将时刻活在我们的火力覆盖之下。 现在我们就能理解,当年之所以选择克制,不是打不过,而是不想掉进美国早已挖好的“代理人战争”陷阱,一旦动手,正好给了外部势力直接军事介入的完美借口,只会让局面更难收拾。当年的忍,是为了今天能理直气壮地“打”。 如今美日菲这个“小圈子”,看似团结,实则各怀鬼胎,中方当年的克制并非妥协,而是看穿了牌局的深远布局,中国的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打出去时更有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