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日本第一次侵华是什么时候?不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不是更早1931年的九一八,也不是1894年发生旅顺大屠杀的中日甲午战争,而是在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了琉球,设冲绳县。琉球之名,最早见于隋朝。当时的羽骑尉朱宽奉隋炀帝之令出海,见到这一岛屿“地界于万涛之间,蟠旋蜿蜒,若虬龙浮于水中”,随即将之命名为“流虬”。唐朝时更名为“流求”。明太祖朱元璋再次改名为“琉球”—石之有光为“琉”,磨圆的玉石叫“球”,意思是海中发光的美玉。1372年,朱元璋对琉球中山王察度发布诏谕,喻示着从那时候开始,琉球已成为明王朝的藩属,从此琉球就开始向中国进贡,琉球历代国王也都接受中国册封。1646年,琉球使节来华觐见大清顺治皇帝,从此琉球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庆贺。1663年和1756年,康熙和乾隆分别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后来,日本明治维新,国力日渐强盛,遂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中国属国,朝鲜半岛和南边的琉球首当其冲。1872年,日本趁琉球使者赴日之机,单方面宣布将琉球国降格为日本的“琉球藩”,这是吞并的第一步。1875年,日本强令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改用日本年号,并派兵驻扎,企图切断中琉之间数百年的宗藩关系。1879年,日本武力占领琉球首里城,琉球国王尚泰及皇太子中城相继作为人质被掳到东京,琉球北部数岛并入鹿儿岛县,南部诸岛设为冲绳县,琉球属国灭亡。为给吞并行为制造“合法性”,日本政府刻意篡改历史,宣称琉球自古以来就归顺日本,营造“琉球归顺”的假象。并且彻底销毁了琉球国的皇室档案,断绝了琉球的历史文化。1879年10月,大清各国事务衙门大门口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个个跪地磕头,痛哭不止,他们就是已经亡国的琉球国使者林世功、向德宏和情报官毛精长。三人历尽艰辛,辗转来到这里,请求大清派兵救援,赶走强敌,重返家园。大清给了三人足足300两白银的盘缠让他们自行回去,却闭口不谈出兵帮助琉球复国的事。他们三人在各国事务衙门整整跪了一个月,终而无用。1880年11月20日,在听闻清政府准备与日本签署有关琉球的绥靖条约时,绝望的林世功决定死谏。他来到总理衙门前,将最后一封“以死乞师”的书信呈送,最后一句写道:还我君王,复我国都,以全臣节,则功虽死无憾矣!当众举刀引颈自杀,顿时血溅满地,壮烈牺牲,年仅38岁。自决前他还曾题《绝命诗》两首,其一为: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其二为:廿年定省半违亲,自认乾坤一罪人。老泪忆儿双白发,又闻噩耗更伤神。林世功之死,多少触动了清朝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叹道:“此诚忠臣也!实属可悯。”赐银二百两,将其安葬于通州张家湾琉球国人墓园。从此,中国永远失去了这个原来叫“琉球”的地方,成了日本的“冲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