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这几天特别高兴,他们发现日本各大热门景点人少了七成,日本人说,中国人这些天不来日本,日本一下子变得舒服了! 最近,日本社交平台被一张“京都电车空到能打羽毛球”的照片刷屏。照片下面有人感叹一句:“中国游客少了,日本终于舒服了。”结果短时间上百万日本网友点赞附和,留言各种“清净真好”“京都终于恢复原样”。 看热闹的看着是轻松,可另一边,日本旅游业者已经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预约被取消、营业额腰斩,甚至有人已经撑不下去关门歇业,这种“民众舒服、商家痛苦”的冰火两重天,其实就是现实狠狠撞上脸了。 事情起因大家都知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段时间发表涉台错误言论,赤裸裸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方面迅速反击,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赴日旅行要谨慎,国内旅行社也动作很快,团队游暂停、单人行程大量取消,游客们用行动发出了态度。 结果短短几天,日本旅游核心景点中国游客直接消失七成:京都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不再人挤人,大阪心斋桥商店街不再满耳中文,连往年排队排到怀疑人生的北海道滑雪场也冷清一大片。 这时候日本本地人开心得不得了,社交平台上各种晒图,有人拍空无一人的景区说:“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看风景。”有人说以前电车被游客挤成罐头,现在上下班能正常呼吸了。还有人极端到表示:“没有中国游客的京都才是正常的日本。” 对他们来说,生活确实变舒服了:不拥挤、不排队、不吵闹,谁不喜欢? 但这份“舒服”不是天上掉的,是旅游业者的肉疼换来的。 过去,中国游客是日本旅游业的“现金发动机”,日本官方数据摆在那里:中国大陆游客是日本最大的外国客源,人数占比接近四分之一,消费额更是达到外国游客总消费的42.79%。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就达 1.64 万亿日元,几乎快赶上2024年全年。 一下少了这么多中国游客,后果有多严重?行业专家直接给出了预测:如果游客减少持续一年,日本旅游收入将减少约 2.2 万亿日元,GDP会被拖掉 0.36%,相当于吃掉日本全年潜在经济增长的一半。 所以很多旅游从业者是急得睡不着的。京都经营30年的和服店老板说:往年红叶季一天能出150套租赁,现在只剩40套,只能裁人。 北海道的酒店更惨,从11月20日开始,取消电话一天接到手软,有一家老牌酒店更是一次性被取消近1000人的中国团队订单,直接影响所有房间和周边服务。 很多人以为只是政治因素,其实日本自身问题也让中国游客望而却步。 最近一年,大阪、东京连续发生中国游客、留学生被抢、被袭甚至受伤的恶性事件,日本警方迟迟给不出交代,大家安全感下降,日本签证收紧、物价上涨,吸引力本来就变弱,再加上东南亚、欧洲抢人促销,自然分流了大量游客。 所以现在的日本,就是社会两边的诉求硬碰硬:住在景区附近的日本人觉得清净真香,靠游客吃饭的商户甚至连下一年的房租都悬着。 更深层的问题其实很清楚:一些日本人把中国游客的少量不文明行为无限放大,形成刻板印象,而日本旅游设施、接待水平、管理能力也没有真正跟上“高峰型旅游”,游客数量一多问题明显,一减少又扛不住营收下滑。 于是日本陷入尴尬:普通人欢呼“舒服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清净背后,是逾千亿日元的税收、就业和商家收入蒸发。 旅游业者急得团团转,但找不到能替代中国游客的消费群体。说到底,中国游客选择去哪旅游,从来不是“想走就走”的任性,而是看地方是不是安全、看是不是尊重、更看是不是友好、有没有把中国游客当“生意伙伴”。 如果只想赚游客的钱,却在关键问题上踩底线,甚至默许民间负面情绪发酵,那结果只能是, 今天电车清静了,明天可能店铺关门了。不知道那些喊“京都终于舒服了”的日本网友,当自己喜欢的咖啡店、和服店一家家撑不住倒掉时,还笑不笑得出来。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