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

小史论过去 2025-11-25 15:11:45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一个小镇,牧师家庭,祖父是外科医生,他从小就对医学上心。1909年进多伦多大学,先学生理生化,1911转医学系,学得很扎实。一战爆发他暂停学业,跑去欧洲做志愿劳工,1915年加入医疗队,在伊普尔战场抬担架时腿被弹片击中,养好伤才回去1916年拿医学博士学位。战后他去英国海军和空军当外科医生,1922年考爱丁堡皇家外科院士。1923年结婚,婚姻不顺,1926离,1929复婚,1933再离彻底。那年他查出重度肺结核,差点没命,住疗养院主动做人工气胸手术,九个月后捡回一条命,从此专攻胸外,1928到1936在蒙特利尔医院当主任,发明12种器械,肋骨剪现在还在用。大萧条那几年,他天天看见穷人看不起病,1935去苏联考察三个月,回来就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公开主张全民免费医疗。1936西班牙内战,他直接辞职跑马德里,用卡车改装移动输血站,三个月救下几百人。1937回加拿大继续募捐,1938年1月带加美医疗队从温哥华出发,翻山越岭600多英里,3月底到延安。 他到延安第二天就要求上前线,聂荣臻同意他去晋察冀军区当卫生顾问。1938年4月到根据地,条件苦得没法说,药品几乎没有,他硬把村庙改成手术室,自己带队骑马翻五台山,建模范医院,教人严格消毒,建流动手术队。1939年10月在涞源摩天岭战斗,他连续69小时做71台手术,累得站都站不稳,还坚持把伤员一个个缝好。10月28日给伤兵切碎骨时左手食指划破,他没当回事,11月1日又做手术没戴手套,伤口二次感染。没有抗生素,败血症来得快,他高烧40度,还硬撑着多做几台手术,直到站不起来。11月12日凌晨3点40分在黄石口村土屋里去世,终年49岁。 白求恩走后,军区马上决定不能让日军发现遗体。黄石口村就在敌人扫荡圈里,聂荣臻下令立即转移。卫生部交通站派四名战士抬帆布担架,把遗体平放,用干净军毯裹两层,外头盖一条沾满泥土血迹的旧毯,担架两头绑白布条,看起来就像抬一个昏迷重伤员。担架杆缠破布条防响声,四人轮换抬,从村子出发,走的都是田埂小道,避开大路和日军可能巡逻的地方。11月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摸着走,肩膀压得生疼,每走几十步就换肩,动作极慢,保证担架不晃。途中几次听到狗叫,马上停步藏进灌木,把担架平放,用树枝盖严。日军巡逻队手电光扫过,他们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等脚步远了再继续。过一条浅溪,水冷刺骨,他们卷裤腿把担架举高,水溅一身也得忍。整整五个多小时,绕开所有哨卡,终于在天快亮时把遗体送到于家寨打谷场。 于家寨村南狼山沟门,村民和战士选一块背风向阳坡,用镐头刨开冻土,挖两米深坑,把遗体放进去,盖军毯,再覆土,表面抹平,只插几根松枝,撒一把野菊花。几十名战士列队敬礼,枪栓声在山谷里响。那时候条件就这,没碑,没仪式,但这份敬意实打实。后来战局稳,1940年1月迁到唐县军城南关,第一次立碑,刻“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之墓”。1952年再迁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墓用汉白玉雕像,毛泽东亲笔题字“纪念白求恩”。陵园主道两侧陈列他生前照片、手术刀、听诊器、相机,石家庄和唐县各建和平医院,加拿大老家1976年把出生小屋修成纪念馆。 白求恩在中国就干了21个月,却把一辈子最硬的劲都拿出来。他不光救人,还手把手教中国医生,把晋察冀医疗水平拉上去整整一代。他治伤员不分敌我,连日军俘虏也一样上药缝合,这种态度在那个年代太少见。他写教材、建制度、训护士,留下能长期用下去的体系。去世后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那篇文章,里面讲“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后来几代人都背过。加拿大1973年把他列入医学名人堂,1976年格雷文赫斯特老家正式开馆。中国把两所大医院命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每年都有新人去陵园献花。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