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据多家日媒报道,高市早苗突然宣布了将继续以强硬口径谈及对华议题。 她的露面频率不低,围绕“经济安全”“供应链风险”等话题反复发声,把话题定在高压线上。 先看硬数据层面。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制造业产能持续扩张,近十年海军新舰密集入列,C919已投入商业运营,空间站长期在轨。日本的强项在精密制造和高可靠体系,但整体体量更小。她把差距当成动员点。 再看装备层面。中国在远程打击、海上防空、信息化配套上持续迭代,海上常态训练频繁公开。日本近年推动远程打击能力引入,强化防区外手段。她的强硬话术,恰好为这些扩充提供舆论助力。 产业环节也是焦点。中国在光伏、电池、稀土加工等链条占比较高,日本则加码半导体项目与关键材料守护。她把产业竞争打成“安全风险”,以此强化紧迫感。 地区场面更直观。中国海警在相关海域常态巡航并发布执法画面,日本方面同步跟进现场应对。她借此把现场摩擦上升为长期警戒叙事。 时间线拉长看,她在多个敏感节点选择出镜,强调“威慑”“稳定供应”。不少表态并非新内容,而是重复强化,确保存在感持续。 她也紧贴外部动向。美方在地区的演训与合作频率不低,她顺势引用外部声音,增加自己主张的分量。 回到国内受众,她的强硬调门更容易获得注意力。在圈内竞争环境下,强硬立场能快速聚拢支持,形成个人标签。 但真实场面是各方按既定节奏推进技术、产线和训练。声音越高并不等于赛道逆转,关键还在产能、交付和长期维护。 中国这边不必被话术牵引。把手里的项目按节点推进,海上训练抓常态,产业升级盯住关键环节,效果更直接。 她的公开对抗更多是话语战的延长线。现场比的是节奏和稳定度,不是一句重话。 结尾就一句话:少看噪音,多看交付。能落地的,才是分差。
果不其然。 据多家日媒报道,高市早苗突然宣布了将继续以强硬口径谈及对华议题。
孤丹自若的风铃儿
2025-11-25 13:45: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