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消息! 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办旅游签,不再

来自印度消息! 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全球所有使领馆全面恢复给中国护照办旅游签,不再只限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四个地点。今年10月底加尔各答到广州首航落地,两国断了五年的飞机和签证大门一起重新打开。 谁能想到,这扇关了五年的门,终于彻底敞开了。回望2020年,边境冲突让中印关系急转直下,旅游签证暂停、直航腰斩,曾经每月539个直飞航班的繁忙景象,变成了中转十小时以上的奔波折腾。2019年印度还向中国公民发放20万份签证,2024年这个数字骤降到2000份,背后是无数游客的遗憾和两国民间的距离。 新德里方面传来的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已久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远比想象中要广阔。 这意味着,过去几年里,那些想去印度学习瑜伽、探访泰姬陵、或者单纯想品尝一顿正宗咖喱的中国游客,不再需要绞尽脑汁研究如何绕道第三国,也不用在仅有的几个签证点门前苦苦等待。 签证申请的地理限制被彻底移除,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信号,一种恢复常态的姿态。这不仅仅是政策的调整,更是对那道无形的墙,进行了一次实质性的拆除。 还记得五年前是什么光景吗?那时候,中印之间的空中走廊热闹非凡,每月超过五百个航班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在两个文明古国之间来回穿梭,运送着商人、学生、游客和探亲者。 2019年,近二十万份签证的发放量,背后是二十万个鲜活的旅行故事和梦想。然而,一夜之间,风向变了。航班停飞,签证收紧,曾经的便捷变成了奢望。 想去印度?可以,但得做好在异国机场候机厅里耗上十几个小时的准备,算一算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足以让大部分人的热情冷却下来。 那两年份签证发放量从二十万暴跌到两千,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被搁置的计划,是无数家庭被迫推迟的团聚,更是两个拥有数十亿人口的大国之间,民间交流的几乎停滞。 这种隔绝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旅游业的萧条。它像一层慢慢加厚的灰尘,覆盖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窗口。 当一个中国的年轻人对印度的印象,只剩下新闻里的冲突和电影里的歌舞,当一个印度的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也仅限于地缘政治的博弈时,那种曾经通过亲身接触建立起来的模糊而亲切的感觉,就会逐渐变得陌生和遥远。 那些曾经活跃在德里、孟买街头的中国背包客不见了,那些在恒河边冥想、在喀拉拉邦游船的身影也消失了。 同样,在中国的高校里、在广交会的展台上,印度友人的数量也肉眼可见地减少。这种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断裂,其修复难度,恐怕比重启一条航线要大得多。 所以,加尔各答到广州的首航,其象征意义或许远大于实际运力。它像一把钥匙,重新插进了那把生锈五年的锁里。加尔各答,作为印度东部的重要门户,连接着丰富的文化和经济腹地; 广州,则是中国南方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这条航线的连接,不仅仅是两个城市的握手,更是两个重要区域的重新对接。 它预示着,曾经的繁忙景象有望重现,那些因距离而冷却的商业机会、文化交流、学术互动,都有了重新升温的可能。当然,五年的隔阂不可能因为一个公告、一个航班就瞬间烟消云散,信任的重建和情感的回暖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这扇大门的重新开启,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开始。它为那些心怀遗憾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弥补的机会,也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创造了去亲身感受邻国魅力的条件。 未来,当航班恢复如常,当签证不再是难题,人们会重新涌向那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吗?那些被中断的故事,又将如何续写? 这或许不仅仅是政府和航空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参与的讨论。对于这个重启的开始,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期待呢?

0 阅读:49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