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刚点火,美国就跑去夏威夷灭火!高市早苗的豪赌彻底砸了。中美两军闭门密谈,五角

地缘历史 2025-11-25 11:50:20

日本刚点火,美国就跑去夏威夷灭火!高市早苗的豪赌彻底砸了。中美两军闭门密谈,五角大楼现在最怕的,就是被日本拖下水!   11月7日,日本政坛的鹰派人物高市早苗,在国会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她公然叫嚣,“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这话的分量极重,是赤裸裸的战争叫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头挑衅。这是自1945年以来,日本在任高官首次公开暗示,准备为了台海问题动用武力。   高市早苗的算盘打得很精,她想借此彻底撬动和平宪法的束缚。   她的野心不止于解禁集体自卫权。她甚至在盘算废除“无核三原则”中的“不引进”原则,试图将日本彻底绑上美国的战车,把整个国家推向深渊。这无疑是在玩火。   面对这种公然的挑衅,中方的反应极为迅速和强硬。   11月2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直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信中明确警告,日本若武力介入台海,将构成“侵略行为”。   这封信的措辞异常严厉。它清晰地表明,届时中方将毫不犹豫地行使《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自卫权。   这等于是在国际法层面,给日本划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与此同时,一系列反制措施也接踵而至。中国暂停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并提醒中国公民谨慎赴日。     原本计划中的多项人文交流活动也被紧急叫停,中日关系瞬间降至冰点。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美日会借此机会“同仇敌忾”时,剧情却发生了惊天逆转。   高市早苗期待的美国“鼎力支持”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美军急匆匆地跑去夏威夷。   11月18日至20日,就在中日关系剑拔弩张之际,中美两军在夏威夷举行了本年度第二次海上军事安全磋商。   这个时间点极其微妙,传递出的信号再清晰不过。   这次闭门会议的核心,不是讨论如何联手对付谁。恰恰相反,双方的核心议题是评估《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执行情况。   说白了,就是复盘一线部队的危险接触案例。   中美军方坐在一起,逐一探讨如何避免舰机在海上擦枪走火。   双方甚至开始讨论改进现有安全措施,并规划2026年的会议议题。这充分说明,美军眼下最优先的事项是“避战”。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对于高市早苗的极端言论,白宫方面异常沉默,并未给予任何公开支持。   甚至有消息称,华盛顿内部给日本贴上了一个“坏盟友”的标签。   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就在这敏感时期,美军悄悄撤走了部署在日本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这个动作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向外界宣告,美国不想被日本的冒险行为卷入冲突。   美军用实际行动投了票。他们不想为日本的政治野心,去冒一场与中国直接开战的巨大风险。   这让满心期待美国“撑腰”的日本,瞬间感到了一股寒意。   当然,美国国务院在11月19日还是象征性地表了个态。   他们重申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但这种表态,更像是一种安抚,而非实质性的承诺。   美国人措辞极其谨慎,仅仅强调钓鱼岛问题涉及“日本的施政范围”。   他们刻意回避了主权归属这一核心问题。   这为美国自身留下了巨大的战略缓冲空间,避免被彻底套牢。   这种做法暴露了美日同盟的“交易性”本质。   华盛顿一边要求日本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3.5%,一边却拒绝为日本的挑衅行为无条件“背书”。盟友关系,说到底是一门生意。   在夏威夷的磋商中,中方的立场同样清晰而坚定。   中方代表明确指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侵权挑衅和抵近侦察。   这条底线,中方画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谈风险管控,可以建立沟通机制,但绝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做任何退让。   这种既专业又强硬的态度,让美方不得不正视。   通过案例复盘和准则评估这类机制化磋商,中方展现了管控危机的专业能力和理性态度。   这与高市早苗那种煽动性的政治口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系列事件下来,日本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孤立。高市早苗本想通过“碰瓷”台湾问题,来强行绑定美国,结果却被美国反手推开。   美国正在加速调整其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   从撤走“堤丰”系统就可以看出,美军的趋势是收缩,而不是前压。他们极力避免自己成为那个被盟友拖下水的“冤大头”。   高市早苗的政治豪赌,给日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代价。   中日对立加剧,水产出口等经贸往来严重受损。更重要的是,她并未换来美国所承诺的、想象中的安全保障。   整个事件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高市早苗试图点燃台海的火药桶,逼迫美国下场。   但美国的核心战略是“大国避战”,而不是所谓的“同盟忠诚”。   因此,美国选择冷处理日本的挑衅,反而积极与中国建立军事“安全阀”。   中美在夏威夷的握手,与美日之间的疏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当前亚太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