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发生战争后的战场要么在中国境内,要么在朝鲜半岛,不是在日本本土,一千多年来都是如此。 2025年的防卫预算案里,1087亿日元流向与英国、意大利合研的下一代隐形战机项目,198亿日元砸向射程超1000公里的远程导弹量产线,还有2391亿日元注入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这些数字像一张张军事扩张的路线图,明目张胆地指向“远离本土作战”的战略构想。 这种执着于“战场外移”的战略迷思,究竟是历史惯性的延续,还是对现实的误判? 回溯公元663年白江口海战,唐军以少胜多焚毁四百余艘倭船,日本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可战败并未让其收敛扩张野心,反而转头派遣唐使来华,表面虚心学习典章制度,暗地里却在绘制将跳板架向朝鲜半岛的蓝图。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二十万大军跨海进攻朝鲜,扬言“直捣大明,迁都北京”,将朝鲜半岛变成进攻中国的垫脚石;甲午战争借东学党起义发难,黄海海战击溃北洋水师,霸占朝鲜半岛、掠走台湾澎湖列岛,榨取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三年财政收入——全成了滋养军工的养料。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平民惨遭屠戮,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的暴行令人发指,华北平原的“三光政策”让无数村庄化为焦土。这些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日本至今未真正忏悔,反而在教科书里淡化侵略历史,将战犯供奉于靖国神社。 支撑这种野心的,是其对地理条件的侥幸。四面环海的岛国地形曾是天然屏障,元朝忽必烈两次征日,十几万大军因台风葬身鱼腹,“神风护佑”的传说渐渐成了“外敌必败”的迷信。这种认知让日本始终觉得,战火只会烧在别人的土地上。 现代的日本更将这种侥幸玩到极致:西南诸岛密布军事基地,爱国者导弹与雷达站织成所谓“第一岛链防波堤”,试图将可能的战场阻挡在本土之外。可他们忘了,当代战争早已不是“登陆作战”的单一模式。 生存焦虑则让这份侥幸掺杂了资源掠夺的贪婪。日本本土73%是山地,可耕地仅占12%,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靠进口,稀土等关键矿产90%依赖中国供应。这种先天不足让其对中国广袤土地与资源的觊觎从未停止,就像二战时抢占东北煤矿铁矿、掠夺华北粮食的惯性,至今仍在战略构想中潜伏。 抱上美国大腿后,日本的“战场外移”幻想愈发膨胀。美日同盟成了其护身符咒,借着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频繁举行“利剑”“东方之盾”等联合军演。2024年更是出动30艘舰艇、200架战机,演习科目直指夺岛作战,右翼智库甚至明目张胆推演介入台海冲突,叫嚣“三周夺取制空权”。 只是时代早已变了。中国国防实力今非昔比: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游弋海疆,东风导弹射程覆盖日本全境,歼-20战机在台海周边织成立体防御网。别说将战场引到中国境内,即便在周边海域,日本那点军事力量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他们花重金研发的远程导弹射程刚过1000公里,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早已突破2000公里;所谓“第一岛链防波堤”,在中国区域拒止能力面前不过是纸糊的屏障,链内军事目标无处遁形。 当日本跟着美国在亚太煽风点火,精心构建的西南诸岛防御链会第一个被摧毁,本土的军工厂、核电站都将暴露在打击范围内。 曾经靠台风护佑的侥幸,终将在东风导弹的尾焰中化为泡影
日本为何总要赌国运侵华?很多人以为是军国主义。错了!真相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亲口
【337评论】【6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