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

云景史实记 2025-11-25 10:17:11

为什么唯独在我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很多人逛街时总会冒出一个疑问:同一件东西,为什么价格差得离谱?真不是实体店老板黑心,是他们的运营成本高得吓人。 就拿房租来说,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商铺,每平米月租金能达到 3000 块,一家 50 平米的小店,一个月房租就 15 万,一年光房租就得 180 万,这钱在二三线城市都能全款买套房了。 我认识个开女装店的表姐,在二线城市商场里租了个 20 平米的铺位,每月房租 1.8 万,每天一开门就欠商场 600 块,还没算水电费和员工工资。 她进的连衣裙每件进货价 120 块,要想覆盖成本,每件至少得卖到 380 块,不然就得亏本。 可线上店铺完全不一样,仓库都在郊区,每平米月租金才 30 块,跟商场租金差了 100 倍,成本自然降得下来。 除了房租,人工和中间商也是实体店的 “吞金兽”。一家普通的服装店,至少得雇两个导购,加上社保每月人工成本就得 7000 多,再加上收银、理货、熨烫的隐性成本,这些钱最后都得摊到商品价格里。 更坑的是供应链,实体店拿货要经过区域代理商、批发商好几道手,每层都要加价 15%-20%,等货物到店里,进货价早就比工厂价高了一大截。 而电商直接对接工厂,跳过所有中间商,同款商品自然能卖得便宜。就像老百姓大药房的仁和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线上卖 8.68 元,线下却要 32 元;华氏大药房的同款药,线上 22 元,线下敢卖到 59.9 元,这差价里藏的全是实体店的运营成本。 再看看咱们的时间现状,这才是电商能 “趁虚而入” 的关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会骗人,2024 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 49 小时,每天光工作就快 8 个半小时,还不算上下班通勤的时间。 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上班族每天通勤 1-2 小时是常态,早上 7 点出门,晚上 8 点才能到家,累得只想瘫在沙发上,哪还有力气逛商场? 就算到了周末,要么得加班,要么得处理家里的琐事,好不容易有半天空闲,谁愿意花两小时坐车去商场,再花一小时比价砍价? 可欧美国家完全不一样,欧盟统计局 2024 年的数据显示,荷兰人平均每周工作才 32.1 小时,德国、丹麦也才 33.9 小时左右,他们每天下午五六点就下班了,周末有大把时间把逛街当成休闲。 在英国,很多消费者还留恋实体店的购物体验,甚至有 61% 的线上零售商计划开实体店。 而咱们呢,购物早就成了 “赶任务”,电商 24 小时不打烊,地铁上、午休时、睡前躺在床上,拿出手机几分钟就能下单,第二天快递就送到家,完全不用占用宝贵的休息时间。 京东在北上广深甚至能做到 “午夜下单,早餐到货”,就算买错了,7 天无理由退货,快递员上门取件,比实体店退货排队方便多了。 更重要的是,电商还解决了实体店的很多痛点,让消费者越来越离不开。就拿买衣服来说,线上有 AR 试衣功能,不用脱来换去就能知道合不合身。 买护肤品有 AI 测肤,能精准推荐适合自己的产品;直播带货更是把性价比拉满,主播拿着产品详细讲解,还能实时互动答疑,价格比实体店便宜一半,这样的体验实体店根本给不了。 反观很多实体店,导购要么过分热情跟着你,要么对你不理不睬,退换货还要看店员脸色,对比之下,谁还愿意去实体店受气? 可能有人会说,欧美电商也很发达啊,为啥没干趴实体店?其实答案很简单,欧美实体店的成本没这么夸张,而且他们的消费者更看重购物的社交属性和体验感,商场里有餐饮、娱乐设施,逛商场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在我国,实体店大多还是单纯卖货,体验感跟不上,成本又降不下来,只能在价格上被电商碾压。 2024 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7.4%,而全年有超过 12000 家实体店关闭,其中商超 782 家,服饰行业超 3000 家,餐饮行业超 6000 家,就连沃尔玛、永辉这些大型连锁品牌都在大规模关店。 电商能在我国彻底干趴实体店,就是因为它精准戳中了咱们 “没钱又没闲” 的痛点。同样的东西,线上能省一半多的钱,还不用花时间跑腿,谁傻了才会多花几倍的钱买一样的东西? 不是实体店不努力,是时代变了,咱们的生活节奏和消费需求都变了,而电商正好适应了这种变化。 欧美国家的人有时间逛商场、享清闲,他们的实体店还能靠体验感撑着,但在我国,面对 49 小时的周工作时长和悬殊的价格差,实体店想不被淘汰都难。 这不是电商太 “狠”,而是市场选择了更划算、更便捷的购物方式,毕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省钱又省时间,才是最实在的需求。

0 阅读:82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