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一名30岁的中国男人迎娶了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洞房花烛之夜,男子却趁新娘睡着,偷偷溜进隔壁房间,和34岁的岳母相拥。岳母:“我们终于能永远在一起了。” 1910 年的巴黎,寒风裹着塞纳河的湿气,吹遍了泰布特街的每一个角落,30 岁的卢芹斋站在自己新开的 “来远” 古董店门口,西装穿得笔挺,眼神里满是精明。这个从浙江湖州闯出来的中国男人,刚在巴黎的名利场站稳脚跟,就一头扎进了一场精心算计的畸形关系里。 他和隔壁帽子店老板娘奥尔佳的相遇,更像是一场同类间的互相吸引,34 岁的奥尔佳有着波兰和意大利血统,早年做保姆时被男主人侵犯生下女儿玛丽,为了生存她早就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凡事只论利弊。 卢芹斋看中了她在巴黎的人脉和手腕,奥尔佳则盯上了这个东方男人身上的潜力,他手里的中国古董,在西方富豪眼里可是稀罕宝贝,两人很快打得火热,可奥尔佳既不想放弃旧情人提供的帽子店和生活费,又舍不得放走卢芹斋这个 “潜力股”,思来想去,她把主意打到了自己 15 岁的亲生女儿玛丽身上。 在奥尔佳的一手安排下,还未成年的玛丽成了这场利益交换的牺牲品,婚礼办得不算盛大,却处处透着诡异,新娘玛丽懵懂无知,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母亲推到卢芹斋身边,而奥尔佳则以 “监护人” 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卢芹斋的新家,对她来说这张婚书不过是块遮羞布,目的就是让她和卢芹斋的关系名正言顺地延续下去。 洞房花烛夜,本该是新人相守的时刻,卢芹斋却在玛丽睡着后,轻手轻脚地溜出了房间,径直走向隔壁,那里奥尔佳正等着他。 门一开两人便紧紧相拥,奥尔佳在他耳边低语,语气里满是终于得偿所愿的释然,仿佛在说他们终于能这样永远在一起了,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背离了人伦,成了两个精明人联手上演的荒诞剧。 婚后的日子里这个家庭的权力天平从来就没向玛丽倾斜过,家里的合影照片里,永远是卢芹斋和奥尔佳并肩站在中央,气场十足。 而玛丽只能抱着孩子局促地站在边缘,像个多余的保姆。家里的大小事务全由奥尔佳说了算,就连卢芹斋的古董生意,也被她牢牢把控着,卢芹斋负责在前台长袖善舞,给西方富豪讲那些神秘的东方故事,勾起他们的购买欲,而合同签署、保险柜钥匙这些关键环节,都攥在奥尔佳手里,她才是这个家真正的女主人。 玛丽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得小心翼翼,没有丝毫话语权,她为卢芹斋生下了四个女儿,却始终没能得到丈夫的疼爱和母亲的善待,长期的精神压抑让她渐渐崩溃,最后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一辈子都活在疯癫和绝望里。 而她的四个女儿被卢芹斋完全按照西方方式教育,别说中国话,就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不会写,在卢芹斋眼里,她们似乎算不上真正的 “后代”。 另一边卢芹斋和奥尔佳的 “合作” 越来越 “成功”,恰逢国内辛亥革命爆发,乱世之中,大量中国文物被倒卖流出,这成了卢芹斋发财的绝佳机会。 他明明知道这些文物是祖宗留下的宝贝,却在巨额利润面前抛掉了所有道德底线,最让人痛心的是 1914 到 1918 年间,他为了把唐太宗昭陵的 “飒露紫” 和 “拳毛騧” 两尊石刻运出国,竟然让人把这两尊重达 4 吨、见证盛唐气象的国宝打碎装箱。 这些带着文化伤痕的碎块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卢芹斋换回了 12.5 万美元的巨款,而这笔沾满不义之财的钱,最终全流入了奥尔佳掌管的保险柜。 据统计1949 年前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半数都经过卢芹斋的手,有人骂他是卖国贼,他却冷笑着反驳 “大清早亡了”,还谎称自己是在为文物找安全的去处。 靠着倒卖祖宗遗产,他在巴黎富人圈里如鱼得水,和洛克菲勒、摩根这样的富豪谈笑风生,用国家的文化浩劫,供养着他和奥尔佳那段违背人伦的恋情。 可报应终究会来,1957 年78 岁的卢芹斋在瑞士一家诊所病逝,临终前他留下忏悔,承认自己是国宝流失的罪魁祸首,为此感到羞耻,但这迟来的觉悟,既换不回那些散落在异国他乡的文物,也救不回被他和奥尔佳亲手毁掉一生的玛丽,1971 年玛丽在疯癫中离世,一辈子都没能摆脱这场婚姻带来的噩梦。 如今巴黎奥什大街上的那栋红色中式塔楼 “红楼” 还在,周围都是灰白色的欧式建筑,它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像一道愈合不了的伤疤,就像那两尊被修复好的石马,至今还静立在美国的博物馆里,它们沉默着,既见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之痛,也记录了一个女人荒唐又绝望的一生,还有那段被利益扭曲的畸形关系,在历史里留下了永远的污点。 (信息来源:卢芹斋:"文物贩子"还是"艺术使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20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