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志愿军战士往阵地送弹药,却发现干部全部牺牲,只剩15个新兵,他连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24 08:15:59

1951年,一个志愿军战士往阵地送弹药,却发现干部全部牺牲,只剩15个新兵,他连忙大喊:“我是老兵,现在听我指挥! ​​1952年,战争的硝烟还没散,15个缩在工事里的新兵蛋子正在发抖,就在刚刚,阵地上的排长和班长全部牺牲,这片位于汉滩江南岸的152.2高地,瞬间成了无人指挥的死地。 ​​原本只是负责运送弹药的王德明把箱子往地上一砸,吼了一句“我是党员”,就强行把散掉的军心重新拢了起来。 王德明蹲在工事沿上扫了圈,新兵们有的攥着步枪顶在胸口,有的手指扣着扳机却忘了开保险,最年轻的那个裤脚还在往下滴泥水。他抓起块石头在地上划:“高地就这三个土坡,1组守左边凹口,2组占右边石堆,3组跟我堵正面,子弹没我的命令不准乱打。”说着扯开弹药箱,把手榴弹分到每个人手里,“拉弦后数两秒再扔,能炸到坡下冲锋的敌人。” 话音刚落,美军的炮弹就砸在了阵地前沿,泥土溅得新兵们满脸都是。有个新兵吓得想往后缩,王德明一把按住他的肩膀:“趴稳了!炮弹炸不到工事里,现在跑出去就是活靶子。”他盯着坡下的动静,等美军步兵冲到三十米外,突然喊“扔!”,十几颗手榴弹扎堆爆炸,美军当场倒下一片。 可敌人没退多久,又带着火焰喷射器上来了。右边石堆的新兵慌了神,喊着“烧过来了”想转移,王德明抄起支卡壳的步枪冲过去,用刺刀撬开喷火兵的钢盔:“守住这处才能挡后面的人!”他让新兵往火焰喷射器出口扔泥沙,趁对方清理的间隙,一枪击穿了敌人的胸膛。 战斗打了四个小时,王德明的胳膊被弹片划开道大口子,血顺着袖子浸红了枪托。他咬着牙撕下衣襟裹住伤口,转头看见新兵们已经能主动换弹掩护,最开始发抖的那个,正精准地把手榴弹投进敌人聚集的弹坑。傍晚时分,援军赶到时都愣住了——152.2高地上,16个人靠着半箱弹药,硬生生顶住了美军三次冲锋,阵地寸土未丢。 后来有人问王德明,当时就不怕守不住?他抹了把脸上的硝烟:“我是老兵,又是党员,身后就是战友和祖国,没资格怕。”新兵们记得最清楚的,是他当时吼完“听我指挥”,转身就第一个趴在了工事最前沿,后背对着他们的样子,比阵地里的石头还结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