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特朗普:如果泽连斯基不答应你提出的俄乌和平28条,你将怎么办? 特朗普是这样回答的:在某个时刻,他将不得不接受一些东西。你还记得吗?我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说过,他现在没有筹码! 特朗普这话听着强硬,却不是空穴来风。11月20日美媒曝光的“28点计划”草案,早把乌克兰的处境扒得明明白白——乌军要从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出, 军队规模砍到60万人以内,还得放弃远程导弹和精锐部队,甚至要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无核国家。 更关键的是,这份由美俄密谈起草的计划,乌克兰从头到尾都没参与,直到美陆军部长带着文本飞到基辅,泽连斯基才第一次看到完整内容。 所谓“没有筹码”,本质是美国掐住了乌克兰的援助命脉。 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提供670亿美元军事和财政援助,但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一直对这笔开支强烈批评,还逼着北约盟友接手援助担子,让欧洲国家出钱买美国武器援乌。 就在11月18日,美国刚批准1.05亿美元“爱国者”防空系统维护项目,可这种“挤牙膏式”援助背后,藏着明确的交换条件。 泽连斯基心里清楚,一旦拒绝美方方案,后续援助大概率会被直接切断,而当前乌军在战场上的处境早已不允许断供——俄军刚宣布控制哈尔科夫州重镇库皮扬斯克,这座交通枢纽一丢,乌军在奥斯科尔河左岸的补给线全被掐断,15个营的兵力陷入包围。 欧洲盟友的态度更让乌克兰雪上加霜。虽然德国承诺明年对乌援助超115亿欧元,英国、法国也表态持续支持,但特朗普的“28点计划”根本没提前和欧洲商量,直接把德法英晾在一边。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直言不讳:“受到影响的是欧洲安全,我们期待被征求意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不得不放话,任何和平计划都需要乌克兰和欧洲支持。 这种内部矛盾让泽连斯基左右为难,想靠欧洲制衡美国,却发现欧洲自身也在美俄博弈中被边缘化。 顿涅茨克的汉语老师李文华,这几年的经历就是乌克兰平民的缩影。 2014年战火初起时,他带着女儿逃离家园,火车上满是逃难的人,有年轻人为了每天1000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500元)的酬劳,被迫加入武装部队,“早上拉走了,晚上能不能回来很难讲”。 如今冲突持续多年,基辅市民安娜每天要在防空洞里躲数个小时,700多天里,她习惯了白天睡觉、夜晚工作,因为“明天可能永远不会来”。这些普通人的苦难,在大国博弈的筹码计算里,似乎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特朗普敢下最后通牒,把27日定为最后期限,更因为俄方已释放合作信号。普京明确表示,美方方案“可能作为最终和平解决方案的基础”,俄方正通过现有沟通渠道研究文本。 反观乌克兰,泽连斯基虽然嘴上说要提出替代方案,却始终没敢否定美方计划的核心框架,只强调“绝不会给敌人理由说乌克兰不想要和平”。 这种妥协背后,是乌克兰国内的现实压力——持续的战争让大量劳动力流失,经济濒临崩溃,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质疑政府的抵抗政策。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份和平计划里藏着美国的深层算计。草案明确提出,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中,1000亿美元要投入美国主导的乌克兰重建项目,美国将拿走50%的利润;美俄还要签署能源、稀土金属开采等长期合作协议, 这意味着美国能通过和平协议,同时掌控欧洲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供应链。所谓“促成和平”,不过是美国收割地缘政治红利的幌子。 泽连斯基的困境,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他想保住国家领土完整,却挡不住美国为了自身利益牺牲乌克兰利益;想争取欧洲支持,却发现欧洲在安全问题上始终依赖美国。 特朗普说他“没有筹码”,其实是点破了一个残酷现实:当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完全依附于他国,就注定要在关键问题上失去话语权。 和平本应是各方协商的结果,而不是大国强加的条件。特朗普的“28点计划”或许能暂时停火,却解决不了俄乌冲突的根源问题,更忽视了乌克兰人民的核心利益。 真正的和平,需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需要让冲突各方平等参与谈判,而不是把小国当作交易的筹码。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