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笑柄:印度“光辉”在迪拜航展上漏油,是被“枭龙”吓哭的? 2025 年迪拜航展的停机坪上,本应是各国战机争相秀肌肉的舞台,俄罗斯苏 - 57E 亮出了新型矢量喷管和内置弹舱,巴基斯坦 “枭龙” 带着实战订单和先进导弹高调亮相,阿联酋刚交付的中国 L-15 机队还献上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可谁也没想到,最抢镜的却是印度寄予厚望的 “光辉” 战机 —— 它没等来订单,反倒因机身不断滴落的液体,被地勤人员用购物袋、纸箱慌忙承接的画面,成了全球网友的笑料。 这一幕发生在航展首日,现场观众拍下的视频迅速传遍网络:透明液体从 “光辉” 机腹持续渗出,薄薄的塑料袋很快被浸透,地面也留下了明显痕迹。 网友们纷纷调侃,“印度军工的新操作,购物袋补漏”“这是被‘枭龙’吓得‘哭鼻子’了?”,相关话题很快冲上多国社交媒体热搜。 面对汹涌的舆论,印度国防研究所紧急澄清,说这不是漏油,而是战机环境控制系统的冷凝水,是现代战机的正常现象,迪拜 30-35℃的高温让水分凝结更多而已。 可这个解释没能平息质疑。要知道,同样在迪拜的高温环境下,苏 - 57E、“枭龙” 等战机全程没出现类似情况。 原来,现代战机确实会产生冷凝水,但都有专门的排水设计,要么是隐藏的排水口,要么有专用接水设备,很少会像 “光辉” 这样直白地滴落,更不会需要用购物袋应急。 有军事专家分析,就算真是冷凝水,这么大的排放量也可能说明其排水系统设计有缺陷,或者地勤人员对装备不熟悉,没提前做好准备。 更让人唏嘘的是 “光辉” 战机的身世。这款被印度称为 “国产骄傲” 的战机,从 1983 年立项到正式服役花了 30 多年,核心部件却大多靠进口:美国的发动机、以色列的雷达、法国的导弹,堪称 “万国牌” 组装机。 这种拼凑模式不仅导致交付屡屡延迟,还频繁曝出故障,之前就有过航电黑屏、起飞返航的险情,印度空军甚至一度拒绝接收。此次航展上,地勤连专用接液设备都没准备,暴露的不只是操作失误,更是整个军工体系的短板。 反观它的竞争对手,巴基斯坦 “枭龙” 已经拿下多个国家的订单,这次还展示了射程超远的空空导弹,实战性能有口皆碑;俄罗斯苏 - 57E 则靠隐身技术和矢量喷管,瞄准了高端市场。 而 “光辉” 至今没能实现一笔外销订单,此次的漏液风波更让其形象雪上加霜。有网友开玩笑说,“光辉” 不是被 “枭龙” 吓哭,而是自己的 “底气不足”。 其实,一次漏液或许能解释为意外,但结合 “光辉” 长期的技术争议和军工体系的问题,就不难看出这并非偶然。 对于想要靠军工自主树立国际形象的印度来说,与其事后急着澄清,不如静下心来补齐技术短板、规范管理流程。 毕竟,军工产品的实力,从来不是靠宣传吹出来的,而是靠每一个精密零件和规范操作,在国际舞台上实打实展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