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界最近发生了一桩耐人寻味的“小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航空宇航学院”,在

福仕 2025-11-22 18:07:21

中国科研界最近发生了一桩耐人寻味的“小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航空宇航学院”,在11月中旬悄悄把名字改成了“星际航行学院”。学生最先发现——他们在选课系统里赫然看到新院名,最初还以为是恶搞截图。学校低调到连官网都没来得及完全更新。 早在新中国刚刚起步的1958年,钱学森就曾提出建立“星际宇航学院”,最终推动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1年到1964年,他亲自主持“星际航行讨论会”,为中国发射人造卫星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甚至在中国科大亲自讲授火箭技术课程,第二年整理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星际航行概论》。 当年这些看似超前的举动,今日已成现实航标。中国航天产业规模在2023年突破6000亿元,正向2025年“万亿级”进发[资料综合]。当“天问”探火、“嫦娥”取壤成为常态,30%的高端人才缺口却成了星际探索的“卡脖子”环节[资料综合]。 国科大此次更名,绝非追星逐月的噱头——学生们点开课表那一刻,就已在参与一场接棒钱学森的“跨世纪实验”。这呼应着马斯克“多星球物种”的宣言,更实践着钱学森当年的布局:高等教育必须为深空探索提供“导航员”。 当科幻照进现实,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改名本身,而是一个民族如何把半个世纪的星海梦,悄悄写进下一代的教学大纲里。从日常的课表刷新到深空的终极航行,中国的脚步正变得具体而坚定。 钱学森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福仕

福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