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甩出了语出惊人的建议:“别和日本扯皮了,直接让海警船登岛,把灯塔拆了,主权要拿实际行动说话!”此话不仅点出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尴尬现状,也将“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口号照得透亮。 如果不是台湾退役中将帅化民突然那一句“派海警船上岛,把灯塔拆了”,估计很少人会注意到钓鱼岛上那座不起眼的小灯塔。 别看它就是一根铁柱子、一个灯泡,但插在那个地方,意义立刻不一样了。 帅化民这话乍一听挺硬气,实际上是戳中了钓鱼岛争议里最麻烦的核心:领土到底谁说了算,是看法律,还是看谁赖在那里不走? 钓鱼岛上那座灯塔,是日本自己跑去修的,从头到尾没经过中国任何同意,按国际法来说,这就像你跑到别人家地界上搭棚子,法律上肯定站不住脚。 可问题是,光靠“你违规了”这句话,并不能让对方乖乖拆掉,历史文件一张张摆在那里。 明清政府的海防记录、渔民的作业范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写清楚日本侵占的土地必须归还。 但战后美国把行政管辖权塞给日本,这就像给本来清晰的账本硬生生添了一大团赘余墨迹,搞到现在都理不清,日本一边说“钓鱼岛跟我们关系巨大”,一边又紧紧抓着所谓的“实际控制”不放。 通俗的说,就是有人长期霸占你家院子,天天在那里溜达遛狗,还一本正经地说:“我占了这么多年,这地凭啥不是我的?”理论和现实对不上号,矛盾就只能卡在那里。 帅化民提出的“海警登岛拆灯塔”,看起来一句话,但里面细节挺讲究,他不是喊“派军舰”,而是强调“海警船”。 海警是执法部门,不是军队,登岛拆非法建筑,这属于执法行为,不是军事挑衅,意思就是:我宣示主权,但没打算跟你动武,这叫有分寸的硬。 这些年中国海警在东海常态化巡航,不管是驱离还是执法都越来越专业,这种“我人在这”的存在方式,本身就在慢慢稀释日本所谓“实际控制”的说法。 说白了,日本占着岛,中国在岛外天天溜,持续时间越长,日本那套“我一直管着”的理由就越站不住脚,拆灯塔这事,就是把“我在附近”升级成“我上岛处理违法建筑”,逻辑顺得很。 日本常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喊得跟口号一样响,但帅化民这一招刚好戳破了这层包装。 钓鱼岛离日本本土更近,你自己强调“有事就紧张”,那要是真发生点动作,日本敢不敢为一座灯塔跟中国硬拼到底? 答案很清楚,不敢,日本借台湾问题想扩大自己在东海的话语权,可真要碰到钓鱼岛这种实打实的争议,它却成了心虚的一方。 领土争端最后拼的不是话术,而是谁能实实在在“管得住”,日本搞灯塔、派巡逻船,中国海警巡航、执法,都是在用行动亮态度。 区别在于,中国背后有历史证据、有国际文件、有法理基础,日本撑起来的只有“我现在占着”,说白了就是硬扛。 拆掉灯塔,象征意义确实比实际作用大得多,但象征恰恰是国际问题里最敏感的信号,灯塔被拆,就是明确告诉全世界:“这不属于日本,你建的东西我有权力处理”。 比起外交抗议、强烈谴责,这种行动更清楚,也更难被无视,当然,操作肯定要拿捏好,既不能让局势恶化,又要让态度清楚到不能被误解。 帅化民作为退役将领,他敢提出这种方案不是意气用事,明清时期的海防体系、甲午后被迫的割让、二战后的归还承诺、1971年日本强行“国有化”钓鱼岛,这些他都比普通人熟悉得多。 他真正想问的是:既然主权问题不能拖,难道我们永远只能靠抗议来维持立场?灯塔能不能拆、海警能不能上岛,这些可以继续讨论。 但有一点必须讲明白,钓鱼岛是中国的,这个事实不会因为谁喊得响、谁现在占着就改变,行动不是为了挑事,而是为了让和平建立在实力和原则上,而不是靠忍让和无止境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