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的瓷砖胶,凭啥奖金归装修工?”湖北咸宁,业主装修房子买了一批瓷砖胶,没想到

魔法山丘 2025-11-22 15:25:05

“我买的瓷砖胶,凭啥奖金归装修工?”湖北咸宁,业主装修房子买了一批瓷砖胶,没想到瓷砖胶里隐藏着“彩蛋”,装修师傅施工时顺手扫码中了 6666 元的奖金!而业主知道后,认为瓷砖是自己买的,奖金应该归自己,可是装修师傅却拒绝归还奖金,两人闹上法庭! 瓷砖胶扫出6666元奖金!业主和装修工对簿公堂:到底该归谁? 事情要从去年下半年说起,咸宁的王女士(化名)为了给新房装修,精挑细选后在建材市场买了某品牌瓷砖胶,全程自己付款、亲自验收,之后便把施工交给了装修公司指派的李师傅(化名)。按照装修流程,李师傅负责搅拌瓷砖胶、铺贴瓷砖,干活时无意间发现瓷砖胶包装内侧印着“扫码赢大奖”的活动提示。 “本来就是随手一扫,想着最多中个小礼品,没想到跳出个6666元现金红包!”李师傅回忆,当时他又惊又喜,立马提现到了自己微信。可这事没多久就被来工地查看进度的王女士知道了,原来建材店老板听说中了大奖,和王女士闲聊时顺口提了一句,说她运气好,买的瓷砖胶里藏着大奖。 王女士一听瞬间懵了,赶紧找到李师傅核实,得知奖金确实被他领走后,当即提出要拿回奖金。“瓷砖胶是我花的钱,属于我的私有财产,包装里的奖金自然是附属权益,怎么也轮不到你一个施工的拿吧?”王女士觉得理直气壮,认为李师傅就是顺手捡了自己的“福利”。 可李师傅却不认同:“这奖金是扫码抽奖来的,又不是瓷砖胶本身自带的货款。你买的是瓷砖胶的使用价值,抽奖是我的运气,我扫的码、走的流程,凭本事中的奖,凭啥要给你?”李师傅表示,自己干装修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过这种事,奖金是自己意外所得,和王女士没关系。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王女士找装修公司调解,公司夹在中间也为难,只能劝李师傅分一部分奖金给业主,可李师傅坚决不同意,说“一分钱都不会让”。无奈之下,王女士只能一纸诉状将李师傅告上法庭,要求他返还6666元奖金及利息。 庭审现场,双方的辩论焦点集中在“奖金到底属于谁”。王女士的律师认为,瓷砖胶是王女士购买的,其所有权及附属权益都应归王女士所有,抽奖活动是商家针对产品购买者的促销手段,李师傅作为施工人员,无权占有该奖金。 而李师傅的辩护则称,瓷砖胶的买卖合同只涉及产品本身,商家的扫码抽奖是独立的射幸行为(以偶然事件为给付条件的行为),中奖结果取决于扫码人的运气和行为,并非产品的必然附属权益。王女士购买瓷砖胶时,并未知晓有抽奖活动,也没有实施扫码行为,不应享有奖金所有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女士购买瓷砖胶,取得的是该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商家设置的扫码抽奖活动,属于面向不特定公众的促销行为,并未明确约定奖金归属购买者。李师傅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抽奖信息并完成扫码,是中奖行为的实施者,且中奖结果具有偶然性,并非瓷砖胶的固有属性或必然收益。最终,法院判决驳回王女士的诉讼请求,6666元奖金归李师傅所有。 判决结果一出,网友瞬间炸了锅,评论区分成两大阵营吵得火热。支持王女士的网友说:“东西是业主买的,包装里的一切都该归业主,装修工就是捡便宜,太贪心了!”“要是没买瓷砖胶,哪来的抽奖机会?运气也是附着在产品上的,没毛病!” 另一边支持李师傅的网友反驳:“抽奖是概率事件,业主自己没发现也没扫码,人家师傅扫出来的就是人家的,凭啥硬要?”“照这逻辑,买饮料中了再来一瓶,是不是还得把瓶盖还给商家?简直离谱!”还有网友调侃:“以后装修师傅干活,得先跟业主约定好‘扫码权’归谁了!” 其实这事看似是奖金归属之争,本质上是对“财产权益边界”的探讨。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买零食吃出“再来一包”,是消费者的;买快递发现包装里有额外赠品,归收件人;但像这种隐藏在产品里、需要主动触发的抽奖,到底归购买者还是使用者,确实容易引发争议。 站在业主角度,花了钱买产品,自然觉得附属的福利都该归自己,这种想法情有可原;可站在装修师傅这边,是自己发现了抽奖信息、完成了扫码操作,中奖更多靠的是偶然运气,不愿归还也能理解。法院的判决更注重“行为关联性”,谁实施了中奖行为,奖金就归谁,这也符合法律上“权利与行为对等”的原则。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折中方案:“其实李师傅可以分一部分奖金给业主,毕竟是人家买的产品带来的机会,这样既不伤和气,也显得厚道。”但法律归法律,情理归情理,法院的判决是基于规则,而生活中的相处更多需要体谅。 这件事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以后买带促销活动的产品,不妨多留意包装上的信息,明确权益归属;装修时遇到类似情况,最好提前和施工方沟通约定,避免后续产生纠纷。毕竟6666元虽然不少,但闹到对簿公堂、伤了和气,实在得不偿失。 你觉得这6666元奖金该归业主还是装修工?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聊聊!

0 阅读:11
魔法山丘

魔法山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