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深媒体人魏开星发文写道:“日本若冒险成功,就获得与历史上以小博大同样的胜算

未央细说 2025-11-22 11:16:29

香港资深媒体人魏开星发文写道:“日本若冒险成功,就获得与历史上以小博大同样的胜算,既可避免自身战略空间丧失又可再一次打断中国崛起进程,重新站上东亚第一的宝座。   这话精准戳破了日本近期一系列激进操作的核心盘算,也道破了美欧等西方国家死死攥住日本不放的关键要害,这几年的日本,活脱脱像个输急了眼的赌徒,眼里只剩孤注一掷的疯狂,完全丧失了理性判断。   曾经引以为傲的半导体行业,本是它拿捏全球产业链的底气,可如今中国企业凭着完整的产业闭环和实打实的性价比优势,一步步蚕食市场份额,把日本的行业壁垒撕开一道又一道口子。   2024年数据显示,日本半导体设备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已出现明显下滑,东京电子等头部厂商甚至预测,到2026年其中国市场营收贡献将降至35%左右,而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进口替代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仅日本芯片对华出口占比已萎缩至5.02%。   经济层面被压得喘不过气,2022至2023年GDP连续两年下滑,增长乏力的困境持续蔓延,曾经的科技光环也在一点点黯淡流失,那些引以为豪的技术优势,正在被快速追赶甚至反超。   日本心里门儿清,单凭自己这点家底,根本没资格跟中国正面对垒,它急需找个靠山壮胆,而美国恰好递来了橄榄枝,双方各取所需凑成了看似紧密的同盟,美国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压根没把日本当成平等伙伴,不过是想把它打造成遏制中国的前沿棋子,让日本冲在前面当炮灰,自己则躲在后面坐收渔利。   更过分的是美国驻日大使,近期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发表挑衅言论,搞起别有用心的政治作秀,把干涉他国内政的心思摆上台面,完全不顾外交官的身份职责,这种煽风点火的行径,无非是想把局势搅得更乱,方便美国坐收渔利。   可为啥美欧那些西方国家也跟着起哄?说到底,都是怕中国崛起打破他们长期占据的优势格局。日本的冒险行径,正好契合了他们遏制中国的共同诉求,于是纷纷站台造势,把日本当成牵制中国的马前卒。   2025年初,日本与欧盟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双方在海洋、太空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全面升级,日本还与北约发布新版“安全合作四年计划”,设立机密情报共享专线,将军事合作机制化。   欧洲多国不仅与日本建立“2+2”会谈机制,还频繁举行联合军演,2024年下半年,日本自卫队先后与法、德、意等国在海陆空多领域开展联合训练,甚至在日本境内首次举行陆上联合演习,他们明知日本的野心藏不住,却故意视而不见,只想着借日本的手给中国添堵,至于这步棋会不会引火烧身,他们才懒得考虑。   而日本也趁机借力,通过与欧洲合作研发新一代战斗机、参与无人机项目,一步步突破战后体制束缚,5年内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全力打造进攻性“反击能力”。   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早已白热化,日本想靠着残存的技术积累抢占先机,却没料到中国的进步速度远超预期,从精密部件到成套设备,中国企业不断实现突破,打破了不少曾经被日本垄断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中国品牌的全球份额持续攀升,而日本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国防工业体系日趋完善,威慑力稳步提升,这让日本想靠军事冒险投机的念头,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得逞,日本妄图复刻历史上以小博大的套路,却忽略了时代早已变天,当年的侵略伎俩如今再难奏效,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   日本的战略焦虑还来自于自身空间的持续收缩,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联系不断深化,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被逐渐稀释,其试图通过绑定美欧、挑起对抗来重塑区域格局的算盘,本质上是对自身实力不足的无力掩饰。   美日同盟本就是冷战产物,如今被拿来针对第三方,这种逆时代潮流的操作,注定不得人心,西方各国只顾着眼前利益抱团起哄,却没意识到这种纵容只会加剧地区紧张,最终可能反噬自身,日本与欧洲远隔万里,却硬要拉着欧洲势力介入亚太,这种跨区域的军事捆绑,只会打破地区战略平衡,引发军备竞赛,给亚太安全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中国从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战略博弈,都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应对,面对日本的冒险试探和外部势力的干涉,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自身的发展壮大打破各种遏制图谋。   日本这场豪赌,本质上是对历史的漠视,对现实的误判,它想靠着依附外部势力打断中国崛起,重新夺回东亚主导权,这种白日做梦般的野心,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试图以侵略扩张、依附霸权来谋求发展的道路,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你觉得日本的冒险最终会落得怎样的下场?美欧的起哄又能撑多久?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48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