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

老明看人生百态 2025-11-21 23:14:05

快讯 快讯 印度正式宣布了 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距其撤销14类化工产品BIS认证仅过去9天,政策反转令人始料未及。 中国卖便宜点,就成了“倾销”?这事儿听着荒唐,但在国际贸易里,天天上演。 这次出手的,不是印度政府自己,而是两家本土巨头: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和知名聚酯(Wellknow Polyester)。他们一纸申请,印度商工部立马响应,理由是“中国产品卖得太便宜,冲击了本地市场”。调查期从2024年4月一直拉到2025年6月,连最近三个月的出口都要翻出来查。 听起来义正词严,可细想一下,问题来了:如果中国产品真靠补贴砸钱倾销,那早就亏死了。可现实是,我们的聚酯产业链,从上游的PTA到中游的纺丝、再到下游的织造,是全球最完整、效率最高的。浙江、江苏一带的工厂,一条产线能24小时连轴转,成本控制、品控能力,不是靠补贴,是靠实打实的产业积累。 就说PTA吧。过去中国每年向印度出口近百万吨,2021年还能达到96万吨。后来印度搞BIS强制认证,门槛一抬,我们的出口直接腰斩,掉到38万吨。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边嘴上喊着“保护产业”,一边身体很诚实——没有中国的原料,他们的纺织厂就得停工。 现在又拿“低价”说事,无非是老套路:市场好时,要便宜货;竞争强了,就搬出规则来挡人。这就像请人吃饭,菜上桌了,突然说你筷子拿得不对,要把你赶出门。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次申请调查的不止那两家公司,背后还有一串名单:Filatex India、Garden Silk Mills、Indorama Synthetics……全是印度本土化纤和纺织大户。他们联合起来,与其说是“维权”,不如说是“求保护”。说白了,自己升级跟不上,就希望政府筑墙。 但墙能挡一时,挡不了一世。 全球纺织业的链条,早就不是谁离了谁都能活的年代。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但它的聚酯原料自给率不到七成。一边依赖中国供应PTA和切片,一边又对中国成品纱线喊打喊杀,这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再说了,中国制造早就不是“便宜货”的代名词。从功能性纤维到环保再生材料,我们的技术也在往上走。就算印度这次真加征反倾销税,中国企业也能转战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够大,走得出去。 反倒是印度,总在“开放”和“保护”之间反复横跳,伤的是自己的信誉。今天说欢迎外资,明天查你倾销;前脚松绑,后脚设限。长期下来,谁还敢真金白银去投资建厂? 我倒不是说国际贸易没有规则。规则当然要有,但得讲理、讲证据,不能变成产业竞争的工具。如果哪家便宜就查哪家,那全世界效率高的企业都得被“调查”一遍。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从来不是靠砸钱抢市场,而是靠效率、规模和持续创新。哪怕短期被卡一下,长期看,这条路只会越走越宽。 全球化不是谁恩赐的,是产业链自己选出来的。你想关门,门缝里照样透风;你想合作,大门就得常打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8
老明看人生百态

老明看人生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