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月球搞大基建的日子不远了!首批“月壤砖”已随神舟21号飞船顺利返回,性状良好。 中国人要在月球盖房子不是空想,首批“月壤砖”跟着神舟21号平安返回地球的消息,直接把这件事的进度条拉到了眼前,科学家检查后说性状完全达标,这可是月球基建最关键的一步突破。 咱先说说这“月壤砖”有多金贵,它不是拿月球泥土直接烧的,是科学家用2020年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加了自主研发的环保粘合剂,在地面压制成型的,跟咱盖房用的混凝土砖原理有点像,但配方和工艺都是独一份的。 2024年11月,这首批月壤砖被送到天宫空间站,直接挂在了舱外支架上,就这么暴露在太空里整整一年,没任何防护措施。 太空环境有多恶劣不用多说,真空状态下没有空气散热,白天被太阳晒着能到150℃,晚上没太阳又能降到零下180℃,还有各种宇宙辐射穿梭,普通地球材料放上去几天就会开裂粉化,更别说撑一年了。 这次返回后检测发现,这些月壤砖不仅没变形开裂,抗压强度还保持得很好,甚至比地面测试时还稳定,抗辐射性能也远超预期,能挡住大部分宇宙射线,这意味着它完全能当月球基地的“墙砖”用。 你可能想不到,空间站上还挂着两批同款月壤砖,一批要挂满2年,另一批要挂3年,就是为了测试长期暴露在太空里的性能变化,毕竟月球基地得用几十年上百年,短期达标可不够。 以前国际上不少国家都想过用月壤造建筑材料,2023年美国NASA就公布过月壤3D打印技术,但他们只在实验室里模拟太空环境测试,没敢真放到空间站舱外去“实战”,咱这直接上太空做长期实验,步子比他们稳多了。 有网友说不就是块砖吗,至于这么大张旗鼓?这话可就外行了,月球基建最头疼的就是“建材运输”,从地球运一块砖到月球,成本比砖本身贵上万倍,要是能就地用月壤造砖,成本直接砍到零头都不到。 更关键的是安全,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辐射和温差对建筑的破坏极大,这次月壤砖在太空“裸奔”一年还完好,说明它能给宇航员撑起安全的“防护盾”,这可是比成本更重要的事。 咱再说说后续的计划,科学家已经在地面用月壤砖搭建了迷你月球基地模型,还模拟了月球上的地震和陨石撞击,结果显示结构很稳固,比预想中更抗造。 2025年年初,航天部门还公布了月球基地的初步构想,先用月壤砖盖简易居住舱,再慢慢扩展成包含实验室、储能站的小型基地,第一批宇航员预计在2030年前就能住进去,这进度比很多人想的快多了。 你是不是也觉得月球盖房离咱普通人很远?其实不是,这背后的技术早晚会用到地球上,比如那种能抗极端温差的粘合剂,以后在南北极建科考站、在沙漠建房屋都能用得上,科技突破从来都是这样,先服务太空再惠及地面。 还有个细节特别提气,这次月壤砖的粘合剂是完全环保的,在月球上降解后还能回归月壤,不会造成污染,这比美国用的化学粘合剂强太多,他们的技术会产生有害残渣,在月球上没法处理。 国际上有航天专家评论说,中国这次月壤砖太空实验,把月球基建的理论变成了可落地的技术,以前大家都在画图纸,现在中国直接拿出了经过太空验证的“砖头”,这领先优势一下子就拉开了。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复杂的技术,咱们怎么就能这么快突破?其实背后是几十年的积累,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咱们收集了大量月壤数据,光月壤成分分析就做了上千次实验,没有这些基础,根本不可能一次就成功。 想想挺感慨的,几十年前咱们还在羡慕别人登月,现在咱们已经开始琢磨在月球盖房子了,而且不是靠空想,是靠一块砖一块砖的实际测试,这种踏实劲才是最厉害的。 月球基建从来不是为了“炫技”,是为了给人类探索太空打基础,以后去月球做科学实验、开发资源,都得有稳定的基地才行,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这块从太空回来的月壤砖。 从嫦娥五号带月壤回家,到月壤砖太空实验成功,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这让我们明白,任何看似遥远的梦想,只要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终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未来咱们不仅能在月球盖房子,说不定还能建月球农场、月球工厂,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现在这块小小的月壤砖,它承载的不仅是基建的希望,更是中国人对太空探索的踏实与坚持。 信息来源: 科创中国——2025-11-20 我国首批“月壤砖”状态良好 为月面原位建造提供科学和工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