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别妄想了!就算法国支持德国、日本、印度、巴西入常,也得看中国愿不愿意! 法国此次力挺四国的举动,对外宣称是为了让安理会更能反映全球格局,契合新的国际秩序发展需求。 但背后更核心的原因,是其自身在五常席位上的尴尬处境——这个席位并非来自二战中的显著战功,更多是当年盟国为了制衡德国、稳定欧洲局势做出的政治安排。 二战期间,法国曾迅速向德国投降并成立傀儡政府,后续贡献远不及中美苏英等国,甚至德国曾公开要求其让出席位。如今,法国实力似难匹配五常之位。 于欧盟内部,其经济受德国强力压制,2022年GDP尚不及德国七成。军事方面,航母亦常难以正常部署,尽显发展之困。 海外驻军的装备维护都要依赖美国支持,国内政党影响力也在下滑,难以在国际事务中拿出有分量的方案,只能通过支持他国入常来刷取存在感,淡化自身的争议。 日本一直积极推动入常进程,还拿出了不少所谓的“资本”:作为联合国第三大会费缴纳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官方发展援助提供国,累计派遣的维和人员已经超过10万人次。但这些表现并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反而因为历史和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备受质疑。 纵观历史,日本始终未彻底正视往昔侵略行径。右翼势力屡屡参拜供奉战犯之地,多次篡改历史教材以淡化侵略史实。可见,日本战后改造并不彻底,这种态度令人忧虑。 在相关国际规则中,针对二战战败国的约束条款沿用至今。这些条款如铜墙铁壁般难以突破,成为日本在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道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更关键的是,这一历史问题还承载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受害国的集体记忆,二战期间的诸多惨案给这些国家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在现实层面,日本近期的一些举动更引发争议,其首相发表涉台危险言论,将相关地区事务等同于本国“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或武力介入之行为,公然悖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一个中国原则。 此等行径,严重损毁国际关系准则,亦成为众多国家反对其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关键现实因素。 国际社会的反对声浪也十分明显,俄罗斯明确表示不支持德国和日本入常,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多个亚洲国家也通过大会发言或书面声明表达了反对态度,形成了联合抵制的态势。 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历史上的污点和现实中的责任缺失,让日本不具备担任常任理事国的基本条件。 实际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位绝非仅是单纯的荣誉或特权象征。其核心要义,在于肩负与之匹配的国际责任,以担当推动全球和平与稳定。 真正的安理会改革,应该是让那些具备足够实力、愿意主动承担全球责任、能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的国家参与进来,同时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而不是让历史有污点、现实中缺乏担当的国家浑水摸鱼。 这场围绕入常资格的争议,本质上是关于国际秩序和责任担当的博弈,未来相关讨论还将持续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