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以“劝和”姿态呼吁中日“搁置历史向前看”,是这么回事吗? 中国始终欢迎秉

有渔儿 2025-11-20 18:19:36

黄循财以“劝和”姿态呼吁中日“搁置历史向前看”,是这么回事吗? 中国始终欢迎秉持公正的调解,但对混淆是非的“指点”,需明确回应:“新加坡的经验不具普适性,亚洲的稳定需以历史正义为基础,而非以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的妥协”。 新加坡领导人,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用一种近乎“过来人”的口吻,以东南亚与日本的关系为“范例”来“指点”中国,这很难不让人感到愤怒和不悦。 这背后其实传递了几个非常关键的信号:它既暴露了新加坡在历史问题上“实用主义”优先的价值观,也反映了其在中美之间“平衡外交”的深层算计,更触及了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妥协的底线。 一、言论背景与核心意图 1. 直接语境 该言论发表于2025年11月19日彭博创新经济论坛晚宴,正值中日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言论陷入紧张之际。黄循财以“劝和”姿态呼吁中日“搁置历史向前看”,并以东南亚与日本的关系为例。 2. 战略动机 - 区域稳定诉求:新加坡作为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需避免台海冲突冲击马六甲海峡贸易通道。 - 平衡外交实践:延续李光耀时代“大国均势”策略,在中美间维持等距外交。 二、言论折射的新加坡立场 1. 历史观差异 - 东南亚视角:新加坡强调“世代更迭淡化历史情感”,主张以经济合作覆盖历史矛盾(如1967年东盟成立时即确立“向前看”原则)。 - 中日本质区别:中国与日本存在未彻底清算的战争责任问题(如强征劳工、慰安妇赔偿),且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核心,与东南亚殖民历史性质不同。 2. 安全依赖矛盾 - 美新军事绑定: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供美军濒海战斗舰常驻,2025年更允许印度军舰参与马六甲巡逻,被质疑配合美日围堵中国。 - 经济现实制约:中国连续12年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111亿美元,迫使新加坡在涉华议题上谨慎表态。 3. 小国话语权焦虑 黄循财多次强调“新加坡不应代表东南亚发声”,却频繁以“中立调解者”自居,反映小国通过议题设置提升国际能见度的策略。 三、中方立场与反制逻辑 1. 历史问题不可交易 中国外交部严正回应:“台湾问题与殖民历史无类比性,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石”。日本至今未就强征劳工赔偿完成履约,2025年仍有7.3万受害者索赔诉讼。 2. 区域稳定责任归属 中方指出:“若日方停止将台湾纳入集体自卫权范畴,中日关系紧张可立即缓解”,将责任归于挑衅方而非受害方。 3. 新加坡的两面性 - 积极面:2025年新加坡配合中国遣返“台独”分子,重申“不成为分裂势力跳板”。 - 消极面:允许美军P-8A反潜机经停樟宜基地监视南海,被批“安全领域选边站”。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