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会谈结束,日本国内破大防,批评中国外交官态度极其不敬,称这是对日本的不尊重,对刘劲松双手插兜的动作很不满,当然了,对金井正彰也有批评,指责他对中国态度过于恭敬,像学生给老师认错一样,日本不该如此卑微。 这次会谈原本是给日本一个缓和局势的机会,但日本未能表现出诚意,拒不撤回之前的争议言论。因此,刘劲松的姿势被视为一种克制的信号,表明中国在应对日本的不当行为时,已经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忍耐。 这不是简单的失礼,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信息:对待不友好的行为,中国不会一味示弱。 况且,日本先挑衅,还指望我们客客气气? 孔子曾说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公正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在这里,中国通过这种姿态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如果日本不撤回不当言论,中国也不会虚伪地强装笑脸。 日本方面的反应,可以用“小题大做”来形容。他们强调外交礼仪,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源——日本先前的言论已经伤害了中国的利益和感情。这让人想起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日本自己率先挑起事端,却要求中国保持谦恭,这显然不公平。 正如国际关系学者所言:"弱者才需要刻意强调尊严,强者只需保持从容。" 中方外交官的淡定,恰恰源于国家实力带来的底气。 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日本继续坚持错误立场,中国自然会调整应对方式。这不仅是维护国家尊严,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外交原则:不惹事,也不怕事。 借用一句俗语“老虎不发威,别当病猫”,中国通过这样举动提醒日本,任何轻视都可能带来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