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十寿辰后的一天,他忽然下令召愉妃入宫侍奉。太监听到旨意,怔在那里,小声提醒

武某人 2025-11-15 16:21:51

乾隆七十寿辰后的一天,他忽然下令召愉妃入宫侍奉。太监听到旨意,怔在那里,小声提醒:“主子,愉妃娘娘年岁已高。” 话音刚落,乾隆没有回应,只摆了摆手,让人立刻去传旨。 紫禁城里的人很久没听到愉妃的名字,愉妃早已多年未被召见,甚至连她所居宫苑的管理都变得十分简单,宫人只知道那里住着一位清净的老人。为何时隔几十年,乾隆会突然想起她? 乾隆三十一年,五阿哥永琪病逝。他二十五岁,原本被视为皇子中最具希望的人之一。他从孩提时期就展露出过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史书中多次记载,他熟读经史,擅长骑射,是乾隆身边最常被夸奖的儿子。 永琪生病时,太医院连日会诊仍无进展,乾隆几乎每天去探望。直到收到永琪气息断绝的消息,他沉默了许久,随后亲自主持丧事,并留下祭语,句句写着对儿子的惋惜。 这一年,愉妃也出现明显变化。她原本性情温和,言语节制,可从永琪去世后,她几乎不再主动见人,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抄写佛经和整理永琪留下的物品。 乾隆后来再见她,总会触景生情,心里越发沉重,于是两人逐渐疏远。愉妃也明白皇帝不愿见她,于是从未主动求召。两人之间的联系,就此被搁浅了二十五年。 这一段极长的空白期让愉妃在后宫的存在感越来越淡,她的地位没有被削减,但也没有增加新的宫务。她居所越来越冷清,宫女们的数量减少,大多数日子都在渐渐流逝的时光中度过。 乾隆偶尔经过她的宫区,看见年久未修的廊道,也会停下几秒,但从未进去。他能想到永琪年少学习的样子、跟随他巡视大典的时刻,却不愿再触碰那段痛苦记忆。 直到乾隆七十那年,他在查阅旧档案时看到永琪某年写下的折子。那是少年永琪的一段请安例行文字,没有特别内容,却恰好勾起乾隆压在心底的情绪。他突然意识到,愉妃在世间唯一的亲人就是他,而他已经多年没有关心她的生活。 那一刻,他忽然对自己此前的回避感到难受,于是有了那道出人意料的召见旨意。 愉妃接旨来到乾隆寝宫,两人多年未见,却没有寒暄,也没有问责。乾隆提起永琪读书的事,愉妃提起永琪小时候怕冷的习惯。两人就这样,一点点把记忆拼回原样。 那日夜里,他们谈了许久,没有提到皇权,也没有宫廷,只把曾经的共同牵挂重新翻出。 从那之后,乾隆时常召她过来坐坐,有时说些身边小事,有时什么都不说,只让人送茶。愉妃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偶尔会讲永琪小时候的趣事,乾隆就静静听着。 三年后,愉妃病重去世。乾隆为她安排了大礼,并特别叮嘱让她的陵寝靠近永琪的墓地。他希望母子二人离得更近一些。 愉妃死后,乾隆多次去看永琪的陵寝。记录中提到他修整过那里的景观,也去过愉妃新葬之处。在那之后,他把更多心力放在整理皇子成长档案上,似乎在弥补某种缺失。 愉妃本名珂里叶特氏,出身普通,但早年入宫时因性情稳重被乾隆看重。她行事清淡,不参与任何后宫争夺,只专注照顾永琪。乾隆年轻时工作繁忙,多次在她的宫中短暂休息,正是那段安静的日子让她的形象留在了乾隆心里。

0 阅读:33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