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终于发现:缺了中国真不行,立马派人访华传话,王毅外长笑了 前脚朱拉尼结束

冷兵器世界观 2025-11-19 10:09:16

朱拉尼终于发现:缺了中国真不行,立马派人访华传话,王毅外长笑了 前脚朱拉尼结束访美,后脚叙过渡政府外长就访华,希望得到中方认可,但这可并不容易。 外交部网站消息显示,近日,中国外长王毅与来华访问的叙过渡政府外长希巴尼,在北京举行了会谈。 而此行距离其领导人沙拉(原名朱拉尼)高调结束美国之行仅隔一周。 此前,在与特朗普的会谈中,沙拉不仅默许美军继续驻扎叙利亚,更主动提出合作开采石油,甚至对以色列示好留有余地。 这一连动作暴露了沙拉政府的迫切需求——通过外部支持稳固政权,并为战后重建争取资源。 然而,美国的“开门”仅是沙拉国际棋局的第一步。 中国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曾有密切合作,但面对叙国内战后的权力更迭,北京始终谨慎保持距离。 前段时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解除沙拉个人制裁的决议中,投下全场唯一的弃权票,既未阻拦美国主导的政治解套,也未轻易放行。 这意味着朱拉尼的“大国平衡术”在中国这里碰了壁。 原因很简单:朱拉尼上任后,竟将“东突”组织头目任命为军队官员。这个被联合国认定的恐怖组织,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 中国多次要求纠正,朱拉尼却充耳不闻。他或许认为,有了美俄支持,中国的反对无足轻重。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的发言直指核心:叙利亚安全形势仍被恐怖主义阴云笼罩,若不能根治此疾,重建无从谈起。 这番话划出了中国的红线:叙利亚绝不能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恐怖势力温床。 原本,朱拉尼以为,得到了美俄支持就万事大吉了。 但现实很快打脸。叙利亚重建需要资金,美欧承诺口惠而实不至,俄罗斯深陷自身困境,海湾国家投资杯水车薪。 真正能拉动叙利亚经济的,只剩中国。朱拉尼突然发现:没有中国点头,他的重建计划寸步难行。 在这个大背景下,希拉尼访华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向中国递交一份特殊的“信任状”。 在与王毅外长的会谈中,他不仅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更罕见地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提出的多边框架表示支持,甚至承诺“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本国领土破坏中国的安全与主权。”。 这些表态针对性极强,直指中方最关切的议题:盘踞在叙利亚北部的“东伊运”等恐怖组织残余势力,曾在中国境内制造血腥袭击,其动向始终牵动中国神经。 显而易见,希巴尼此行有备而来,所述议题就是为打消中方顾虑而量身定制。 这种“安全换发展”的逻辑,中国在阿富汗已有过预演。 塔利班夺取政权后,中方虽未给予正式承认,却通过务实合作逐步构建信任:要求阿塔遏制跨境恐怖势力,换取经济支持与人道援助。 如今叙利亚的剧本似曾相识,但难度更高。 首先,沙拉政权与这些组织的渊源本身便是一段“黑历史”。其前身“沙姆解放组织”曾在伊德利卜地区与各路武装分子共存,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极端分子。 尽管执政后沙拉试图切割,但西方媒体多次披露,部分中国籍武装分子仍隐匿于叙利亚混乱地带。 其次,叙利亚地处中东“火药桶”,土耳其、伊朗、俄罗斯、美国等势力在此角力,沙拉政权内部派系林立,其掌控力远不及塔利班。 若他无法约束昔日盟友,或放任安全漏洞持续存在,中国的投资与援建很可能沦为“高危赌注”。 中方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在此次会谈中,王毅外长笑了,但笑里藏针,全程未提及具体援助承诺,而是多次强调“反恐是重建前提”。 中国的要求其实很直白: 其一,叙利亚必须彻底切断与恐怖组织的联系,尤其是“东突”; 其二,叙利亚需保持独立外交,不被美俄任意一方绑架; 其三,中国在叙人员与项目安全必须万无一失。 中国看得清楚:叙利亚国内恐袭频发,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承诺能否落地仍是未知数。 换言之,中国可以出资修路建厂,但前提是叙利亚必须彻底清扫门户。 虽然叙利亚重建蕴藏巨大商机:能源、基建、贸易通道……皆是中方“一带一路”布局的关键环节。但投资安全是首要前提。 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弃权票既避免与美国正面冲突,又保留对沙拉政件的约束力;接待希巴尼但不急于宣布合作项目,既展现开放姿态,也为后续谈判留足筹码。 中国在西亚的布局,从来不是“撒钱式”援助,而是“安全-发展”双线并行。若叙利亚无法保障中方人员安全,再大的市场也难吸引中国企业。 反正就是一句话:话已说尽,剩下的,只看行动!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冷兵器世界观

冷兵器世界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