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降级”为普通医生,曾医生的选择乍听令人费解。没有怨怼争执,

以珊聊人啊 2025-11-19 01:39:27

从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降级”为普通医生,曾医生的选择乍听令人费解。没有怨怼争执,也未萌生退意,他主动褪去光环,扎根资源相对薄弱的社区医院,用行动完成了对偏离临床本质评价体系的无声回应。 如今的医疗职称评定,早已跳出“唯技术论”。论文期刊级别、课题立项等级、行政任务完成度等“软指标”权重日增,让不少沉心临床的医者在手术刀与论文笔之间分身乏术。曾医生的“降级”,绝非专业能力的否定,而是对这套评价体系的清醒告别。 社区医院向来被视作“看小病”的地方,设备、资源难与三甲比肩,接诊的多是头疼脑热、慢性病管理等琐碎需求。但这里藏着最朴素的民生期盼: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便捷诊疗,慢性病患者渴望长期健康指导,家长希望孩子就医少排队。曾医生带着三甲积累的临床经验,耐心为居民调整用药、排查隐患、科普健康知识,用专业打破群众对基层医疗的偏见,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 他的“逆行”恰是分级诊疗的生动实践。优秀医生下沉基层,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更通过“传帮带”为基层医疗“输血”,带动整体水平提升。这也叩问着行业:医生的价值,究竟是职称头衔的光鲜,还是救死扶伤的实效? 愿更多医者能放下头衔执念,扎根基层发光发热;更盼医疗评价体系向临床一线倾斜,让坚守初心的医者获得应有的尊重。曾医生的一“降”,是个人职业的“退”,却是万千群众就医之路的“进”,更照亮了基层医疗的前行方向。

0 阅读:115
以珊聊人啊

以珊聊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