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最近越来越明显了。 先看产业链——2023年国内海关数据显示,对东南亚、拉美等区域的产业链配套订单同比增长约12%;反过来看欧洲,德国汽车产业2023年产量同比下降15%左右,约220万辆,不少车企把部分生产线往亚洲转移。这就像以前大家凑钱开个大食堂,菜品种类多但得一起采购;现在有人吵着散伙,各开各的小馆子,菜都是自己种的,别人的菜再便宜也不敢轻易买了。说白了,全球产业链不是会不会分,是已经在加速拆分了。 再看核问题——国内从1964年核试验成功后,一直严格遵守核不扩散条约,2022年还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可最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提到,部分国家近期铀浓缩活动有所增加,还有几个小国在公开讨论核技术的民用转军用可能性。这就像以前小区里约定不装防盗窗,现在有几家偷偷装了,其他人也得赶紧检查自家门窗有没有锁好,生怕哪天不安全。核不扩散条约现在真的有点像纸糊的,那镇国的家伙事儿,谁都想摸一摸再放心。 还有联合国——以哈冲突停战后,2024年进入加沙的是多国部队,不是联合国主导的维和部队;以前联合国还能协调个临时停火,现在说话没人愿意听了。这就像小区物业,以前业主吵架还找物业评理,现在物业连个保安都派不出来,业主只能自己凑钱请人看着门,物业迟早得被架空。 最后看阵营——以前大家还在一个大群里聊天,现在明显分成几个小群,交流越来越少。WTO最近开会连个共识都没达成,CPTPP倒是有几个国家想加进去。这就像以前同学聚会大家一起玩,现在分成几个小圈子,各玩各的,大聚会慢慢就没人去了。 这些事儿凑一起看,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真不是小事儿——产业链分了,核的事儿乱了,联合国也不管用了。但国内的应对挺稳:产业链往多元走,核立场一直硬,还在帮着劝和。现在全球就像一盘散沙,谁稳谁就能走得远。
从体制内出去的人会后悔吗?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