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就是美贸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恰似江楼月 2025-11-18 23:12:21

“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这就是美贸易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将美帝的霸权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国贸易代表这话,活脱脱就是“我可以掀桌子,但你不能摔碗”的流氓逻辑。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2025年接受CBS新闻采访时,直接点出美国推动与中国经济分离的意图,但同时强调不希望中国变现手中美债资产。这话一出口,就把美方在经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摆上台面。简单说,美方一边高喊要回流供应链、加关税壁垒,试图切断对华依赖,一边又盯着中国持有的美债不放,生怕对方动作太大影响自家融资成本。中国这些年美债持有量确实在稳步下滑,从过去稳坐头把交椅的位置,降到如今的第三位,规模缩水到七千多亿级别。这不是中国故意针对谁,而是外汇储备配置的正常调整,顺差来源变了,美债吸引力也跟着降。美方反应强烈,格里尔那番表态本质上就是想绑住中国手脚,让对方只能被动接受规则,却不许有还手余地。 美国喊脱钩喊了好几年,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铺路,现在第二任继续推,但实际操作起来步履维艰。为啥?因为中美经贸链条纠缠太深,美国制造业离不开中国零部件,消费市场也靠中国出口拉动。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虽有压缩,但整体依赖没断干净。格里尔在采访中承认美国过去依赖中国制造,但又抱怨竞争不公,这话听着像在为自己找借口。美债问题更戳要害,美国联邦债务堆到三十多万亿,利息支出一年上万亿,超过军费开支。要维持低利率,就得靠外国投资者接盘,尤其是中国这种大买家。中国持债高峰时占美债外资比例不小,现在减持后,美债收益率隐隐抬头,融资压力增大。格里尔说不鼓励中国卖债,意思很直白:你们别动,我来主导节奏。这不就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吗?美国可以通过关税和调查单方面施压中国企业,但轮到中国调整资产配置,就被贴上不合作的标签。 中国减持美债的逻辑其实挺接地气。外汇储备主要来自贸易顺差,对美出口少了,顺差自然缩水,美债作为储备工具的份额就得调。2025年上半年,中国连续几个月减持,7月一次就甩掉两百多亿,创近年新低。这不是冲动行为,而是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转向欧洲债券、黄金或其他安全资产。美方数据也显示,中国持债从万亿以上滑落,英国、日本超车,但全球市场没崩盘,美债拍卖照常进行。只是华盛顿高层坐不住了,财政部和贸易办公室频频发声,警告抛售会扰乱市场稳定。稳定给谁?说白了是稳美国自己的债市。格里尔这类官员,过去在律师事务所处理贸易纠纷,进政府后主推对华301条款执行,现在掌舵贸易代表办公室,继续沿用强硬路线。但现实是,美国经济体量大,债务窟窿更大,没了中国买家,替代资金从哪来?欧洲、日本有心无力,国内储蓄率低,美联储印钞又怕通胀失控。这局面下,美方想脱钩却脱不了,减债压力却实打实。 霸权思维在这里暴露无遗。美国总觉得自己是规则制定者,可以随时改弦更张,但要求别人严格遵守。想想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美方承诺采购中国商品,却执行不力,现在又启动调查指责中方不履约。格里尔在后续声明中,重申要纠正贸易失衡,但回避自家赤字问题。脱钩口号响亮,实际供应链转移成本高企,美国企业叫苦,企业回流寥寥。相反,中国出口转向东南亚和欧洲,韧性十足。美债减持对中国影响有限,储备规模仍全球第一,配置更灵活。美方这种“我行我素,你得忍着”的态度,根子在维持美元霸权。美元作为储备货币,靠美债支撑信任,但债务滚雪球,外国持有者份额降了,信心就晃。格里尔采访后,市场分析师直言,美国得先管好自家财政,别总指望别人买单。 美国对华政策矛盾重重。一边加码关税,针对电动车、钢铁等品类,试图护航本土产业;一边又在稀土、芯片上卡脖子,但中国反制措施让美方供应链吃紧。2025年10月,格里尔和财长贝森特联合发声,批评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呼吁盟国联手。但这管制是中方维护资源安全的正常举措,美方却扣上胁迫帽子。债市上,中国减持节奏稳健,没搞倾销,美债收益率小幅上行,美股波动加大,却没到崩盘地步。华盛顿的焦虑显而易见,国会听证会上,议员追问格里尔对华战略,他支吾半天,承认短期难见效。这反映出美方霸权衰退迹象,过去靠金融影响力压人,现在中国经济体量追近,话语权增强。抛售美债不是威胁,而是市场选择,美国干预不了外汇自主权,只能嘴上硬气。 长远看,这种逻辑站不住脚。中国外汇管理注重稳健,减持是为优化结构,不是报复。美霸权主义表现在不愿平等对话,总想居高临下。这套玩法,在中美实力对比变化下,越来越吃力。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储备配置随市场走,美方再咋施压,也挡不住趋势。话说到底,美国得反思自家问题,别总把锅甩别人头上。经贸博弈是双向的,单方面想占便宜,早晚碰壁。

0 阅读:6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