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元卡片卖250元,我没打骂,只做3件事让他懂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妈妈,我净赚240块!”儿子举着两张百元大钞冲进家门时,我正忙着做饭。可听完他的“生意经”,我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在地上——他把10块钱买的游戏卡片,以25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班同学。 第一反应是愤怒和焦虑:这不是明摆着“宰同学”吗?但看着孩子眼里藏不住的得意,我突然想起看过的新闻,有孩子因为盲目抽卡花光上万元压岁钱,也有家长因为类似交易和同学家闹得不可开交。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把交易转入“地下”,不如趁这个机会给孩子上堂成长课。 我没有立刻批评,而是先听他把话说完。原来这张是限量款卡片,同学攒了三个月零花钱主动求购,孩子觉得“你情我愿”没毛病。我先肯定了他的观察力:“能发现卡片的稀缺价值,还能达成交易,说明你很有想法。”孩子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也愿意听我继续说下去。 接着我和他玩了场角色扮演,我扮演同学的妈妈:“我家孩子用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了张原本只要10块的卡片,你觉得合理吗?”孩子沉默了,小声说“好像有点欺负人”。我趁机告诉他,《民法典》里说8岁以上孩子的大额交易需要家长同意,而且公平交易的核心是价格匹配价值,稀缺可以适当溢价,但不能超出合理范围。 第二天,我陪着孩子带着240元去了同学家。让孩子自己说明情况并道歉,没想到同学家长只收回150元,说“稀有卡片值点钱,剩下的是孩子应得的”。我们最终约定,孩子保留90元合理收益,其余退还。 回家后,我们一起制定了“交易三原则”:50元以上交易需告知家长、不利用同学冲动消费、交易要经得起良心考验。我还和他聊起那些因为抽卡成瘾引发的家庭矛盾,告诉他真正的受欢迎,不是靠稀有卡片,而是靠诚信和友善 。 现在孩子不仅和同学成了好朋友,还学会了理性看待收藏和交易。其实孩子的每一次“出格”,都是成长的契机。比起简单禁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才是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 你家孩子有过类似的“小交易”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教育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