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外交部近日突然召见了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卢卡希克,因为其对于黑山参与北约乌克兰相关任务的一些言论引发了争议。 事情没那么简单。议会这次决议,44票赞成,只有5票反对。去掉惯常的弃权票,倾向一边很明显。可黑山内部真的就团结一致了吗?没人能肯定地说对或不对。 国防部长德拉甘·克拉波维奇很快表态,说黑山只派出至多两名军人参与北约任务。他认为两名,刚刚好,既不会稀释责任,也足以让黑山在国际上刷一波存在感。这话听起来老练,但谁知道他的底气在哪里。 任务总部设在德国威斯巴登,一共700人,还有一些北约伙伴国参与。实际情况复杂得很,各方立场不同,有人乐于介入,有人其实心里打鼓。说是协助乌克兰安全和培训,但到底帮多少,是不是会卷进去? 卢卡希克在俄罗斯外交部的电报频道发了评论,公开批评黑山当局。他的措辞很直接,说黑山坚持西方路线,继续拉高俄罗斯和黑山的紧张关系。又是一场“标签”战争吗?外交场合里,这种话究竟有多少人会真听进去? 这位使馆的官员还说:即便黑山只派很少的人,也是实质性的贡献,目的还是让乌克兰变成对俄罗斯“战略失败”的工具。话说回来,难道大国之间的博弈,总要把小国逼成“道具”? 据说俄罗斯官方并不买账,认为黑山这样做,就是和西方一起拖延乌克兰的战事。也许,他们真觉得乌克兰是前线博弈场,人人都被卷进去,一起做一场没有赢家的数字游戏。 卢卡希克还确信,俄黑关系破裂,恐怕并不是黑山人民乐见的结果。他认为莫斯科愿意恢复正常关系。但这话有没有多余成分?是不是自说自话?谁来验证? 黑山政府则反驳俄罗斯大使,说他的言辞已经干涉了黑山内部事务。在他们看来,这完全不可接受。坚决表态,跟国际规范走,坚决维护自己的立场。可是立场真的那么稳吗?北约、欧盟,外部压力下,黑山也在不断调整策略。 有时候,外交发言和场面话混杂,真真假假,难辨虚实。黑山外交部强调,他们绝不是执行外部指令,是自主选择北约成员国身份和欧盟进程,以及自己的国家利益。可究竟有多少自主性?外部影响,谁能完全厘清? 数据上看,700名北约人员分布各国,两人一国,很难说黑山能发挥太大作用。可若有一天闹起事来,这两人也许又成了决定走向的关键。 俄罗斯和黑山到底能不能坐下来静静谈谈?外交的底牌没人能全部看清。卢卡希克的话在波德戈里察引起不满,结果是黑山明确表态,以后类似言论就是敌对行为。 这算不算一种双标?黑山一面强调自主,一面接受北约安排,真想独立自主还是走出一条和西方绑定的新路?或者说,两面兼顾,可能根本做不到。你觉得外交上的容忍,应该到哪里为止? 黑山的议会里赞成派兵的远多于反对,现实却不止一面。俄罗斯认为黑山当局妖魔化自己,但黑山却把事情描述成正常外交互动,是不是谁都有各自的剧本? 黑山外交部口头很强势,但实际影响力呢?两国关系未必会因为这次事件根本改变。谁能说清楚未来几年会不会出现转折,或者一切就这么继续无解地僵持着? 复杂事件,就像黑山的外交立场,表面清楚,内里却乱七八糟。一场召见,一次声明,折射的其实是更深层的力量角力。你觉得,黑山这么做,是不是早就对俄罗斯失望了?还是只是随波逐流? 你怎么看这回黑山和俄的摩擦,还有什么是咱们没讨论到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