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报告警告:冻结中国海外资产等于引爆全球金融“核弹”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荣鼎咨询与大西洋理事会联合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题为《制裁中国在台海危机中的情景与风险》。这份报告直接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若台海发生危机,西方可能考虑冻结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但报告同时警告,这种操作无异于在全球金融体系里引爆一颗“核弹”,代价绝不是单方面承担的。 报告提到,俄乌冲突后西方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央行外汇储备,这为制裁中国提供了先例参考。然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对全球供应链的嵌入深度远超俄罗斯。一旦对中国动手,受影响的跨境贸易和金融流动规模将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 G7内部对此也存在明显温差。一些成员国对激进制裁措施持谨慎态度,因为他们深知自家经济与中国深度绑定。例如,德国汽车业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任何金融层面的对抗都可能迅速反噬其本土产业。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海外资产并非“裸奔状态”。中国已与全球110多个经济体签署了税收协定,同时依托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区域内构建了稳定的经贸网络。这套体系为中国的海外资产增添了一层“防护网”。 更重要的是,中国手握多张可强力反制的“王牌”: · 稀土主导:中国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稀土产量,这些材料对西方高科技和军工产业至关重要。 · 金融反制:中国完全有能力冻结西方企业在华资产。根据中国《反外国制裁法》,中方已多次对涉台美军工企业及高管采取冻结在华资产等措施。 · 供应链杠杆:台湾地区生产了全球约60% 的半导体和90% 的最先进芯片。任何针对中国的极端行动若扰动台海稳定,将立即冲击全球芯片供应,首当其冲的正是西方科技与汽车产业。 一旦西方开启冻结中国资产的潘多拉魔盒,将从根本上瓦解全球金融体系的基本信任。各国央行会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积极寻求美元之外的替代方案。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国际结算渠道正变得越来越分散。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替代渠道正逐步削弱单一支付系统的约束力。若西方将中国排除出SWIFT系统,只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最终动摇美元自身的霸权地位。 报告明确指出,台海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部干预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脚,还会将台海问题升级为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最高的议题之一。用冻结资产等手段进行“极限施压”,短期看是博弈工具,长期看则是亲手拆解自己主导建立的全球金融秩序。正如一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资产冻结 中国资产 美国资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