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男子将自己的宝马5系送去4s店保养,工作人员给他报价5900元,可等男人妻子去取车时,对方却收了12000多元,其中5900元只是维修费用,还有保养费。 男子接到妻子电话时,正在公司开例会,一听费用翻了倍,手里的笔都差点掉在桌上。他赶紧请假赶往4S店,看着账单上密密麻麻的项目,脑子嗡嗡作响——自己签字时,店员只随口提了句“总共大概5900”,没说这只是维修的钱,保养还要另算。 他拿着账单找接待的店员理论,对方拿出当初的工单,指着角落里的小字说:“您看,这里写了维修项目5900元,保养项目是后续检测后添加的。”男子气得发笑,他送车时明明说的是“做次常规保养,顺便修下小故障”,以往不管是哪家店,都是把两项费用合在一起报,从没见过这么拆分的。 无法接受的是工时费——短短2小时,竟然收了5200元。“你们这工时费是按分钟算的吗?”他忍不住质问。店员倒是不慌不忙,拿出一份价目表:“我们是按行业惯例,每5分钟算一个工时,每个工时75元,2小时就是24个工时,1800元,但加上其他项目的服务费,总共5200。” 男子越听越糊涂,后来自己查了才知道,所谓的“工时费”根本不是单纯的干活时间,而是每个项目的打包人工费。可问题是,这些打包的服务项目,没一个提前跟他确认过。账单里的燃油系统清洗、节气门清洁,他后来问了懂车的朋友,根本不是这次小保养的必做项。 他突然想起送车当天,跟4S店经理通电话时留了录音,里面经理明确说“5900元差不多能搞定”,压根没提还有额外费用。这份录音成了他维权的底气,他明确告诉4S店:“要么按当初说的5900元结算,要么我就找监管部门反映。” 沟通了整整一下午,4S店的态度终于软了下来。负责人坦言,确实是店员没把收费明细说清楚,而且新增项目没提前征得同意,属于他们的工作失误。考虑到他是老客户,不想把关系闹僵,最终同意退还多收的费用,按5900元结算。 他后来特意打听了下,普通维修店做同样的保养和维修,工时费一小时也就200多,总费用不到6000元,比4S店便宜了一半还多 。明明都是正规服务,价格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男子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车友群,引来一堆共鸣。有人说曾被收过“PDI检测费”,后来才知道这本来该包含在车价里;还有人买过延保套餐,真要理赔时却被各种条款刁难 。大家讨论下来才发现,4S店的这些“套路”,其实都是在利用车主的信息差。 你有没有在维修保养时遇到过“隐形消费”?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给其他车主避避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