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动作越来越清晰了,利用乌克兰拖住了俄罗斯,用以色列拖住了伊朗,这样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一边在东欧搅局,一边在中东点火,美国这盘大棋,已经越下越清楚。 俄罗斯和伊朗一个被拖住不放,一个被围得喘不过气,而美国腾出手来,步步紧逼中国,这不是阴谋论,这是现实正在发生的故事。 你以为美国忙着支援乌克兰、操心以色列,是在两头救火?其实它是在打算“以战养战”,把主要对手一个个耗死,然后集中火力,瞄准它眼中的“最大威胁”。 乌克兰危机打到今天,早就不是简单的俄乌冲突了,从2022年战争爆发,到现在战争继续拉锯,俄军陷入持久战,美国却始终“身在局外,力挺到底”。 表面上看,是援助乌克兰抗击侵略,实际上,美国是不动声色地把俄罗斯绑在了东欧这张牌桌上。 俄罗斯本想速战速决,结果被拖成了持久战,军费飙升,经济承压,外交空间也被极度压缩,美国反而借此机会要求北约盟国提升军费分担,把自己从欧洲束缚中解套。 德国、法国、波兰纷纷加码军备开支,有的国家甚至喊出GDP 5%的国防预算目标,等于说,美国用一场“代理人战争”,就把俄罗斯牢牢锁死在欧洲。 这时候你再看俄罗斯对亚太事务的参与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不是巧合,这是美国精准设计过的战略牵制。 巴以冲突年年有,但2023年10月爆发的这一轮,规模和烈度都远超以往,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引发地毯式报复,伊朗的代理人武装也在各地蠢蠢欲动,黎巴嫩、叙利亚、也门多点起火,中东再次成为火药桶。 而美国呢?表面上说要“控局”,实则是全力支持以色列,连两艘航母都开到了地中海附近,就是要把伊朗牢牢堵住。 伊朗如果出手,就会陷入和以色列甚至美国的正面对抗;不出手,就得眼睁睁看着代理人被清算,影响力削弱。 这场冲突的背后,美国最大的收益是让伊朗分心,让它根本没法把注意力投向更大的地缘博弈。 伊朗本有意加强与中俄合作,但现在国内外焦头烂额,谈不上什么战略外展,美国用以色列这张棋,打得伊朗疲于奔命。 当欧洲和中东两个方向都被拖入僵局,美国的真正关注点,才开始浮出水面:亚太。 特朗普重返白宫,不再遮遮掩掩,直接推动对华战略升级,不仅继续搞“印太战略”,还强化了与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的军事合作,联合军演、基地扩张、武器部署,一波接一波。 更不用说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完全就是想绕开中国,另起炉灶搞供应链,美国的算盘很简单:要在经济上和中国脱钩,在技术上压制中国,在军事上形成围堵。 这种“全领域”竞争,说到底就是希望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头,把中国牢牢按在“第二”的位置,不让它有机会争一争全球规则的制定权。 而且,美国已经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拼命拉帮结派,日韩澳是它的老伙伴,现在连印度、越南都被频繁拉拢,形成所谓“价值观同盟”。 这些布局,都是为了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小圈子”,对中国形成多维包围。 美国现在的战略逻辑其实并不复杂:用区域冲突消耗潜在对手,把俄伊都困在自家门口的火堆里,然后把自己从中抽身,全力应对中国。 这就像一场三国博弈,美国让两个对手先斗个你死我活,等到局势明朗,它再下场收割,这不是新鲜战术,但美国用得越来越娴熟,也越来越系统。 对中国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去“接招”,而是要看懂对手的套路,面对美国的一连串组合拳,我们更需要沉住气,稳住阵脚。 比如,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真正发挥效用,提升自身在亚太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再比如,加强与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的外交互动,构建多元而不依赖单一阵营的国际朋友圈。 关键是要认清,美国在全球搅局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谁的“民主自由”,而是为了延续它的主导权,而我们不能被带节奏,更不能被迫进入它设下的游戏。 这盘棋,美国已经下了很多年,只是现在越走越明,乌克兰绊住了俄罗斯,以色列困住了伊朗,下一步,它的目标只剩下一个。 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起舞,而是要稳住自己的节奏,打好自己的牌,只有看清棋盘,才能不被吃掉。 国际风云变化快,但越是复杂的时候,越要有定力、有判断、有战略。美国在全球四处点火,未必能烧到别人,但如果我们不提前准备,火终究会烧到门前。 这局,不容小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