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在喀什拍了个塔吉克族服饰旅拍,有些满意与不满意的点,回来找了些资料写个分析玩玩,图片出自网上,都标注了出处,如有冒犯,请告知侵删) 🌈民族介绍: 1,服装:我国高原塔吉克族,旅拍服饰一般有两种类型,很隆重的红色新娘服饰/轻便日常服装头帽。(也有部分旅拍提供乌兹别克斯坦或阿富汗收藏来的平原塔吉克族服饰,本文未归纳进)图2/3/4 塔族婚服全套里外多层,另加头饰和项链戒指手帕。因为不希望出现民族服饰混搭乱搭的笑话,所以特地选了价格偏贵的旅拍,满意的是该组服装,之后去塔县博物馆看过塔吉克民族介绍,确实正宗全套无误 2,环境风格:我国塔族居住在塔什库尔干县高原上,建筑多用石块或土坯砌筑,夏季牧场用临时土屋或毡房。近年来 屋内装饰,尤其是婚房软装比较多采用金/红/白/黄色靠垫缎被挂毯装饰。居所所在自然风光有草原/雪山/河流,冬季覆盖白雪。图5/6/3下图 💔所以,当得知旅拍场所选择在巴依老爷房子里时,本人非常不愉快。巴依老爷家是蓝绿调的维族色彩,且建筑风格精致豪华,既不符合塔族朴实自然的气质,塔族服饰在维族家旅拍,也是个违和的民族概念 理解旅拍摄影规划,喀什是维族地区,并没有塔族环境氛围,而巴依老爷家色彩丰富,建筑异族风格明显,常年旅拍经历能总结出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有最好的光影,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出片效率最高,让双方满意的旅拍作品 ⚡因此,我一开始就错了,应该去塔族聚居地的塔县拍,而不是喀什。但是塔县的自然风光有季节限制,且旅拍机构选择少。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 🦄拍摄过程: 喀旅的拍摄,设置了摄影工作室人物摄影和外景拍摄两个环节: 1,室内拍摄;参照靳尚谊油画《塔吉克新娘》图7, 婚服富丽繁复,与原画里静谧质朴感不同,但摄影室打的灯光至少也能出来光影效果。只是本人不太理解摄影师的独特爱好,他非要把婚纱拉直,我喜欢和油画一样略微皱褶有曲线弯度,使动作更自然一点。总体来说这种摄影风格,在其他搜索中没有同类拍的更好的,满意 2,外景拍摄;平心而论,除了民族不相符,巴依老爷家是出片的好地方。各种角度位置千锤百炼后,都能迅速达到旅拍美照效果。摄影师非常专业,不愿意拍不符合他审美的位置。比如图8,摄影师认为光线不够效果会糊,他的担忧是正确的,但我觉得满墙陶罐很有趣,平不平面无所谓。 -------------------&------------------------ ❓️🈸📸但此次拍摄最耿耿于怀的,还是什么样的环境背景符合塔吉克族的真实民族调性? 解决方法有二 1,如果在喀什古城内拍摄 [糖果]不考虑民族概念违和的前提下,图9是以人为本的优秀范本。画面70%都由人物占据,背景也选择了贴合塔吉克生活环境的米色土墙/红色挂图/米色陶罐的统一色调,更突出了立体妆容人物本身的英气勃发,符合塔吉克族带来的异域感。没有过多的强调光影,也没有被维族丰富色调干扰画面 结论,在巴依老爷家选择色调单一的背景,可以避免民族风格冲突,如图10(另外需注意塔吉克族常用哪些乐器) ❤🩹另一个相同服饰相似环境范例,图11,应该也会受欢迎,但美则美矣,这种妖娆美更像披着塔吉克族服饰的狐狸,而不是高原上的鹰 🌔选择浅色塔吉克常服,可以降低红色婚服带来的民族仪式感,和巴依老爷家不再违和,也更适合汉人的弱质气质,如图12 🌳选择婚服但换景,高台民居的夯土墙,与塔县居所相同的材质,作为背景更融洽,如图13 2,如果去高原 🔥以高原雪山自然风光为外景,就搜到的照片,很难同时把人与景同时结合。图14,犹如旅行杂志的插图,氛围感很好,在托格伦夏村;图15,杏花季与雪季,对摄影师外拍的要求更高 而作为人物写真,图16,无疑是所有搜到的摄影中最喜欢的南波万。符合风景美/服饰美/人物美,各种审美[爱慕] 最后,自己手机P了一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