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缅甸军方突然宣布了新的道路管控要求,据公开报道,要求昔卜到腊戌沿线武装撤离、不得收费,由军方接管路面通行,并把腊戌以南一些村落清空。 先看现场变化:昔卜大桥两边都设了封锁点,车辆过不去,人也得绕,南兰镇和勐崖镇方向的路口也被卡住,勐崖去腊戌的出口,双方据点靠得很近。 撤线不只是挪个岗亭,等于把补给线让出去。果敢同盟军此前已退出腊戌城区,如今再把沿线和村落撤空,等同把手里能动的通道交掉,后续行动空间被压缩。 放到周边对照也能看出门道。据媒体报道,2024年4月妙瓦底一线,公路口岸管制一紧,前沿态势立刻变样。谁抓住路,谁说得上话。 再看封锁的可持续性。腊戌到昔卜是山地走廊,主道被拦住,绕行小路仍会活跃。2015年果敢地区冲突期间,据当时报道,边境便道一直有人通行,完全封死很难。 位置贴得过近,擦枪概率上升。勐崖出口这段,双方阵地近距离对望,侦察、巡逻、补给都在同一片区域走动,一次误判就可能触发零星交火。 从动作节奏看,果敢同盟军并不想把战事推高。退出腊戌就是明显信号;但缅军要求一步到位接管沿线,并清空南部村落,这个幅度对对方来说超出承受。 谈的空间还在。道路能不能分段看守、设公开通行规则、敏感区由第三方见证,这些在别处都出现过。据外媒分析认为,技术性安排并非没有可能。 收费点是个刺。有收入就有动力坚守点位,禁收能减少摩擦,但需要替代方案负责路面维护和秩序,否则争议会反弹。 别忽视节点的作用。桥梁、隧道口、城郊路枢纽,比面上清空更关键。控制了关键点,既能放行民用交通,也能防止突袭,强行拉长面,压力会急速放大。 对比腊戌城区与南部村落,前者象征性强,后者直接关系到前沿生存。让出城不等于放弃外围,很多冲突里都是这样切割处理。 现在这盘下棋的核心就两条:路权谁说了算,村落撤不撤。要么重新划线,要么继续对峙,两种路线的成本都摆在那儿。 昔卜大桥空着,车流被迫改道,市场运输、民生物资都会受影响。时间一长,双方的后勤和情绪都会被磨。 收个口:路要慢慢放开,点要稳住,谈法要细化。把劲使在关键处,比面上硬撑划算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