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推进远程导弹采购与部署进度。据公开信息,首批预

弘晋风姿 2025-11-18 11:24:36

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推进远程导弹采购与部署进度。据公开信息,首批预计自2025年开始接收“战斧”系列,规模约四百枚。 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宣布本身,更看它能否按节点落地,以及日本长期存在的短板是否同步补齐。 导弹到位只是一步,平台搭载、指挥链路、目标识别、联合作战和日常训练都要跟上。日本在升级F-15、优化驱逐舰发射能力,但节奏受零部件供给和测试周期影响。对照之下,我国沿海雷达、通信与火力覆盖已经形成体系,演训的连续性和接续时间在近年明显延长。 人口结构摆在台面上。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8%,维护复杂装备和高强度训练的人力压力大。我国在同类任务上加大无人化与智能化投入,后勤与保障环节逐步减员增效,减轻人力负担。 地理风险不能忽略。2011年大地震的冲击仍有记忆,东北沿岸港口与设施曾受影响。日本多处基地靠近海岸,抗震抗灾改造投入大,持续运行能力受环境制约。我国关键节点更强调纵深与分散,恢复与替换通道预案更完整。 新战机计划是另一条主线。日本把希望压在与英意合作的新型战机上,目标在2035年前后形成战力,技术整合与时间成本不小。我国重型隐身机已批量列装,后续改进型号在试用,空防与远程打击的衔接更成熟。 海上通道是日本的要害。原油与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补给线长且需要外部护送。我国既有近海护卫力量,也在远海保持出动,补给与维修点布局更广,持续作业能力更强。 舰队建设看产能与节奏。日本新型护卫舰与潜艇在建,但吨位与数量受财力和船厂产能限制。我国大型驱逐舰与新型潜艇交付稳定,编队完整度更高,远近海任务切换更顺畅。 训练科目体现方向。日本近年联合演练增多,偏向远程打击与夺岛。我国演训强调区域拒止与跨域协同,科目覆盖更全,指挥链条磨合更密,联动效率更高。 时间线还在往前推。导弹接收后,日本需要长时间的战术融合、弹药管理与实射评估,这段磨合期风浪大、出错多。我们对这一节奏有针对性预案,情报、预警与拦阻链路都在按计划优化。 日本动作频繁是现实,我们的态度是冷静应对,把准备做在前头,把关键节点盯紧。 结论不变:看清对手的增量,更要盯住对手的短板。我们把手里的事做扎实,把我们的区域守稳。

0 阅读:0
弘晋风姿

弘晋风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