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菲律宾媒体突然表态了。 据多方转引的报道,有菲媒在一篇评论里提

弘晋风姿 2025-11-18 11:24:33

就在刚刚 菲律宾媒体突然表态了。 据多方转引的报道,有菲媒在一篇评论里提到“黄岩岛属于中国”的说法。信息真伪还需持续核对,但这个口风变化,本身就值得拆开说一说。 先把岛礁摆上台面:黄岩岛是一个环礁,长期被中方渔民使用,古籍、海图和命名记录都能找到线索。时间拉到2012年后,中方海上力量在相关海域的巡航频率明显提升,执法画面也常见于公开报道。 对照过来,菲方的理由更多指向“离得近”和“位于相关海域范围”。但在通行做法里,岛礁的归属看的是发现、命名、持续管理和实际控制等证据,跟海洋分区不是一回事。简单说,近不等于归。 再看现场状况,2016年前后,关于菲方渔船靠近作业的报道时有出现,后来也出现过摩擦与拦阻的画面。节奏一紧一松,背后还是谁在现场说了算的问题,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外部争论而改变。 把眼光放回资料库,明清航海记录、近代海图,以及1947年公布的“十一段线”(后调整为“九段线”)都把这一带标注在案。有人会拿个别法律文本说事,但那些主要谈的是海上功能区划,并不裁定谁的岛。 再结合装备层面,中方海警船常态巡航、机动出动和喊话驱离,过去几年在视频里反复出现。对比之下,菲方更多倚赖小吨位船只和临时性动作,稳定维持在现场的能力并不对等。 把时间线往回拨到2000年,中越在北部湾达成划界并签署渔业协定,这是现成案例。路径很清楚:把主张摆清楚,再把活动范围、渔业秩序和安全互动按图对表,能落地就能降温。 回到这次的媒体表述,如果确有其事,说明当地舆论并非一边倒,也出现了更贴近事实的声音。哪怕只是个别观点,至少为后续理性讨论留出了空间。 有人担心口头变化不顶用,这个担心不算多余。可现实里,舆论风向变了,现场摩擦的强度往往就会跟着调整,处置留有余地的概率也会更高。 还得强调一点:海上纠纷,文本与现场要对齐。文本里要把历史证据、管理事实和法律边界说清楚,现场则要把渔业秩序、航行安全和沟通机制稳住,两条线一起走才不打架。 如果菲媒的说法继续出现,说明沟通出现了可以利用的窗口。把窗口用起来,能少一分误判,就多一分可控。 黄岩岛是谁的,不靠嗓门,靠证据和管控的持续性。把这两样握紧,风浪再大也难掀翻盘面。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弘晋风姿

弘晋风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