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1000亿的资金,马科斯笑纳四分之一,手提箱装满钞票送上门   谁能想

顾议史实 2025-11-18 10:08:03

菲律宾1000亿的资金,马科斯笑纳四分之一,手提箱装满钞票送上门   谁能想到,一场本该守护民众安全的防洪工程,竟成了某些人发财的“提款机”?千亿比索从国库流出,换来的不是堤坝,不是排水管,而是一箱箱钞票,被送进了高官的办公室。   据说,还有承包商干脆拎着手提箱上门,钱直接“现结”,这不是电影,是活生生的菲律宾现实。   如果说菲律宾每年雨季的水患是“天灾”,那么这场五千多亿比索的防洪腐败案,就是十足的人祸。   从2022年中开始,马科斯政府铺天盖地地启动了近万个防洪项目,按理说,这应该是一场改善民生的大工程,可结果呢?工程倒了、账目糊了、项目“失踪”了,钱却一点没少花,甚至花得飞快。   调查发现,这些项目的资金中,最高竟有四分之一变成了“回扣”,直接流进了个别政客和承包商的口袋。   承包商迪萨亚夫妇现身国会听证会,揭开了这个灰色交易的盖子,他们说,有17个议员直接向他们要钱,谁不给,就拿不到合同,而回扣的去向,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这场风暴的中心人物之一,就是总统马科斯的表弟,前众议院议长马丁·罗穆亚尔德斯,他不仅是国会大佬,还是马科斯在立法机构的“左右手”。   结果,这位表弟在9月中突然辞职,成了菲律宾近几十年里,极少数主动请辞的议长,辞职的理由,表面上说是“政治责任”,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为了“切割保总统”。   可观众并不买账,菲律宾监察员办公室已经接到12项针对罗穆亚尔德斯的伪造文件与贪污指控,涉案金额高达2410亿比索,与此同时,反洗钱委员会也冻结了727个银行账户,金额庞大,令人咋舌。   事情到了这一步,局势开始失控马尼拉等20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者举着“把贪官送进监狱”的标语,走上街头。   讽刺的是,这一天恰好是前总统老马科斯宣布戒严的纪念日,在很多菲律宾人眼里,如今的腐败,跟当年老马科斯执政时的贪腐如出一辙,历史似乎只是换了个马甲,又重演了一遍。   总统马科斯对此的回应,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对外说:“如果我不是总统,我可能也会上街抗议。”   这话听上去像是“站在人民一边”,可问题是,腐败的核心圈子里,正是他的亲信、他的亲戚,甚至可能还有他自己。   马科斯政府的政治基础,本来就并非铁板一块,他虽然通过家族政治和联盟关系掌控了大部分议会资源,但这场腐败案,不仅撕裂了他的执政联盟,也让选民的耐心迅速消耗。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不像过去那样“认命”,而是越来越敢于质疑权力,走上街头的学生和白领越来越多。   回看菲律宾的政治传统,家族式统治、裙带关系、寡头垄断,早已是公开的“潜规则”,马科斯家族的历史包袱本来就不轻,老马科斯时代被指控侵吞了高达100亿美元的国家财富,今天的马科斯面对的,不只是一次腐败调查,更像是一次历史翻账。   而这次“翻账”的代价,已经开始显现,政治盟友的倒戈、议会话语权的削弱、执政信誉的崩塌,马科斯政府如今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更要命的是,国际社会也在看菲律宾的反腐动作是否真有诚意,美国、欧盟等国家是否继续提供援助,已经与“治理透明度”挂钩,如果马科斯不能有效止血,菲律宾的国际信用也将遭到重创。   从更大的层面看,这不仅是菲律宾的问题,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成了腐败“高发区”。   大笔预算拨下来,表面上是为了发展,其实很多时候都成了少数人“分蛋糕”的机会,菲律宾这次的腐败案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不少政府在监督机制和权力制衡方面的短板。   对中国来说,这起腐败案也有启示意义,无论是对外援助还是海外合作项目,如何确保资金不被挪用、不被腐败侵蚀,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合作机制。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合作国家的治理能力评估也要更审慎,说到底,马科斯可以装傻,但民意不会失明,手提箱里的钞票藏得了一时,藏不了一世。   菲律宾民众要的是堤坝,不是纸糊的承诺;要的是问责,不是亲戚互保的游戏,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谁会是下一个倒下的名字,还很难说。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马科斯不打算真的动真格反腐,那他最终丢掉的,可能不只是几个议员,而是整个总统宝座。   马科斯能否在风暴中站稳脚跟,靠的不是嘴上的愤怒,而是手上的行动,他若不敢动刀子,腐败就会继续吞噬民心。   等到水漫金山的那一天,连总统府的墙都未必能挡住民众的怒火,历史不会遗忘,也不会原谅。 信息来源:大风灾后,菲政府该做出抉择了——环球网

0 阅读:45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