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拼硬实力,日本耗不过中国! 日本自卫队正盘算借鉴乌克兰冲突经验,提前铺开台海相关的后勤与弹药储备,可真要打长期消耗战,这些准备恐怕难掩其致命短板。 先看运力硬伤:日本空运主力C-2运输机2025年仅装备14架,海上补给舰也只有5艘,频次和规模都受限; 而我国运-20运输机形成稳定投送能力,901型综合补给舰虽现役2艘,但配合其他补给舰船,海空补给效率远超日本。 更关键的是,日本补给线跨海且极度依赖重油、航煤,一旦运输受阻直接断供;军工复产周期长,反观我国军工体系早已实现常态化批量生产,产能差距悬殊。 地理上,日本作为岛链国家,有限港口机场需陆军维护,但其实力不足以支撑长期消耗; 加上老龄化加剧,2024年列兵招募率仅60.7%,兵员缺口难补。而我国有完善的预备役轮训制度,兵员补充有坚实保障。 更要命的是,日本远程打击能力要到2030年代才成规模,我国早已具备优势,外部支援也受限于其运输能力。 说到底,消耗战拼的就是“运力、弹药、能源、兵员、产能”五个字。日本的短板个个戳中要害,硬实力差距摆在这,真要耗起来,谁能撑到最后一目了然! 现代消耗战的核心是持续保障体系的对抗,日本运力、能源依赖、兵员、产能等短板客观且突出。我国在海空投送、军工批量生产、预备役补充体系上的优势,结合远程打击能力代差,决定了日本难以支撑长期消耗,硬实力差距是关键胜负手。 日本借鉴俄乌冲突经验强化军事储备,本质是阵营对抗思维的延伸。在地区安全相互依存的当下,过度聚焦消耗战准备,既暴露自身资源与地理短板,也会加剧地区紧张。唯有摒弃零和博弈,通过对话构建均衡安全框架,才是维护地区稳定的正道。 说白了,消耗战拼的就是实打实的底气!日本C-2运输机才14架、补给舰就5艘,招兵率刚过六成,能源和产能还一堆短板,远程打击能力更是要等好几年。 咱们运-20够使、军工产能拉满,预备役也能补人,硬实力差距明摆着。真要耗起来,日本那些准备根本不够看,还是别瞎折腾对抗了! 各位读者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