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蔚来差点就"凉了":卖车增速变慢,半年亏了120多亿,手里的现

特来哥謝老板啊 2025-11-17 20:27:40

2025年上半年,蔚来差点就"凉了":卖车增速变慢,半年亏了120多亿,手里的现金只够撑一阵子,外界都喊"蔚来要被收购了"。谁能想到,短短半年后,新款ES8一上市就爆火,月销量直接突破4万台,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绝境翻盘"。这波逆袭的背后,藏着李斌和蔚来最硬核的生存密码:韧性。生死时刻:砍掉多余项目,all in一款车2025年初的蔚来,比2019年那次危机还惨。李斌给管理层每人发了本《日航的奇迹》,憋着一股劲要复制"破产企业一年扭亏"的神话,甚至放话"四季度要盈利",当时没几个人信。绝境之下,李斌下了步险棋:暂停其他车型研发,把所有钱、所有人都砸到全新ES8上。为啥是ES8?初代ES8曾是蔚来的"功臣",开创了纯电大SUV市场,是老用户最认的"根据地",但后来因为资源分散,二代车型没做好。李斌心里清楚,这台车要是再砸了,蔚来就真没机会了。为了找准用户需求,团队也是拼了:调研2万多用户,甚至玩剧本杀模拟家庭出行场景,就为了搞懂大家到底想要啥。最后定了目标:做一台空间够大、配置够实在的车,还要能打垮竞品。为了集中资源,李斌忍痛砍掉了好几个已经开始研发的项目,有人舍不得,他发火:"资源就这么多,必须先保ES8!"这种破釜沉舟的狠劲,成了翻盘的第一步。产品较真:把空间玩到极致,不搞"花架子"全新ES8的研发,简直是"抠细节到变态"。用户说"全家出行行李不够放",团队就定下"6人12箱"的目标,硬生生把车长加到5.28米,轴距3.13米,第三排坐两个壮汉都不挤,还掏出230L的超大前备箱,比很多轿车的后备箱还大。这空间可不是随便拉长就行的。工程师们把发动机、空调箱全重新设计,甚至为了省空间,放弃了海外右舵市场,把空调箱横着装;原本的后轮转向装置也砍了,靠自己研发的电驱系统,照样实现小半径转弯。就这么一点点"抠",才造出了这台"空间王者"。更重要的是,蔚来终于不"自嗨"了。以前总觉得"我做的好产品用户就会买",这次彻底听劝:用户要实体按键,就装了111个;用户要商务质感,就从日航头等舱找灵感,把按键藏在扶手内侧,既好用又好看。就连前备箱开关,都做成了Logo触控的,下雨天也不怕坏,这些细节直接戳中了用户的心。人心齐:团队拼命干,用户主动站台一款车救不了一家公司,蔚来的翻盘,靠的是整个团队和用户的死磕。为了赶进度,研发团队每天开两三场会,两年开了1200多场,有问题当天解决,绝不拖到第二天。设计师想做一体化内饰,工程师担心维修麻烦,最后商量着在后备厢加个隐藏豁口,既不影响美观又方便维修,这种"互相妥协"的默契,让产品越来越完善。供应链这边也差点掉链子。因为之前销量不好,供应商都不敢备货,李斌就每周约供应商老板吃饭,掏心窝子说"只要保ES8产能,蔚来肯定能起来"。很多供应商本身就是蔚来用户,知道创业不易,纷纷点头支持,这才稳住了生产。最让人感动的是用户。上半年蔚来被骂得最惨的时候,老用户自己掏钱在全国投广告;全新ES8上市后,用户又主动帮忙宣传,有人说"以前是希望蔚来活下去,现在是想让它赢一次"。这种用户和品牌的双向奔赴,成了蔚来最硬的后盾。翻盘不是终点:还要接着"跑马拉松"现在的蔚来虽然活过来了,但李斌没松劲。发布会结束才开心了三分钟,就召集团队说"还有很多活要干"。目前他们正冲刺每月1.5万台的ES8产能,还要冲击四季度盈利目标,接下来还要推出更多大车产品。所谓韧性,不是一帆风顺时的高歌猛进,而是绝境中的绝不放弃;所谓实力,不是一时的技术炫技,而是十年磨一剑的沉淀,是团队、用户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李斌和蔚来的这波绝杀,不仅救了自己,更给中国造车新势力证明:只要够较真、够听劝、够团结,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原文依据来自:虎嗅)

0 阅读:0
特来哥謝老板啊

特来哥謝老板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