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陈威拉恭,在脸书发帖子说:“中国那边当着泰国国王的面儿明明白白说了,要整50万吨泰国大米,这买卖就这么定了!” 这番表态发生在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对中国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的背景下。这是中泰建交以来泰国国王首次访华,意义非凡。 你们想想这规格!建交都48年了,泰国国王第一次来中国访问,刚坐下就敲定这么大一笔粮食买卖,这哪儿是单纯的贸易啊,分明是把两国的信任摆到了台面上!阿努廷在脸书发完帖子,底下泰国网友直接刷爆了,尤其是东北部的稻农,好多人留言说“今年的收成总算有着落了”,这话一点不夸张——泰国大米出口占全球三分之一还多,全国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靠种米吃饭,去年全球粮食市场波动,不少稻农囤了不少茉莉香米没卖出去,心里急得上火。 50万吨看着是个数字,换算下来差不多是泰国半年出口量的十分之一,刚好能帮他们消化一部分库存,而且中国给的采购价还不压价,比国际市场价略高一点,稻农们卖完米就能实打实多赚一笔,难怪阿努廷要特意发社交平台官宣,这可是实打实的民生政绩,换谁都得好好说道说道!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交易特意选在国王访华期间敲定,还是当着国王的面儿拍板,这在泰国可是最高规格的认可,说明他们打心底里把中国当成最靠谱的合作伙伴,不想有任何含糊。 咱再说说中国这边,为啥偏偏在这时候大手笔买泰国大米?你们可别以为只是单纯“帮忙”,这里面全是实打实的双赢!中国对粮食安全从来都是较真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50万吨泰国茉莉香米,既能补充国内优质粮源储备,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还能满足老百姓的口味需求——超市里那些卖得火的进口香米,一半以上都是泰国货,好多家庭做饭就认这个米香,煮出来软糯喷香,拌个酱油都好吃。而且这可不是临时起意的“一锤子买卖”,中泰早就签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框架下,咱们在泰国建了水稻种植示范园,还帮他们升级仓储物流,这次的50万吨,就是之前合作的延续,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有人可能会问,全球能卖大米的国家不少,为啥中国偏偏认准泰国?答案就俩字:靠谱!泰国茉莉香米是有地理标志保护的,从种植到加工都有严格标准,碎米率、香气浓度都有明确要求,出口这么多年没出过大规模质量问题。而且中泰地理位置近,从曼谷港运到广州港,海运也就三四天,比从越南、印度尼西亚运过来省时间还省运费,能减少大米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更重要的是,两国贸易从来不带附加条件,不像有些国家,买东西还得逼你签这协议那协议,中泰就是你有好东西,我有需求,公平交易,互相尊重,这种合作才能长久。 你们知道不?泰国网友现在都在说“中国朋友够意思”,不少人晒出家里的茉莉香米,说“以后就盼着中国多来采购”。中国网友也挺开心,留言说“买得值,既吃了好米,又帮了朋友”。这种双方都满意的局面,可比那些只喊口号的“友好”管用多了。反观有些国家,搞贸易保护,动不动就加关税、设壁垒,最后只会两败俱伤。中泰这波操作,其实给其他国家做了个榜样:国家之间合作,就该这么敞亮,不耍心眼,不搞对立,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而且这50万吨大米交易,还能带动不少上下游产业。泰国这边,米厂要加班加工,运输公司要调度车辆船只,码头工人要忙着装卸,一下子能解决不少临时就业;中国这边,进口商要对接分销,超市要上架补货,消费者能吃到优质香米,整个链条都是活的。更关键的是,这事儿还能进一步拉近两国人民的感情,毕竟民以食为天,一口喷香的泰国香米,就能让大家想起中泰之间的好。 说句实在的,国家之间的交情,从来都不是靠嘴说的,而是靠这种实打实的互利合作。中泰建交48年,从疫情期间互相支援疫苗,到现在的粮食贸易,再到铁路、港口的基建合作,从来都是有来有往,互相扶持。这种基于平等和信任的关系,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