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 就这么明晃晃地,用你的钱,买炮弹,轰你的家。 怎么做到的? 这事儿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背后却藏着欧洲人精明的金融操作。原来丹麦动用的不是自家财政,而是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产生的利润。俄乌冲突后,西方一口气锁住了约3000亿欧元的俄罗斯海外资产,其中大部分存放在欧洲清算银行。这笔巨款每年产生的利息和投资收益,正被一点点转化为军援乌克兰的“子弹钱”。 欧洲领导人把这招称为“创造性合规”。既避免了直接没收俄罗斯资产引发的法律风险,又巧妙绕开了莫斯科的反制。俄罗斯外交部气得直跳脚,骂这是“金融恐怖主义”,可拳头砸在棉花上——欧盟早已修改法律框架,让冻结资产的收益使用合法化。 更绝的是,这出戏里每个角色都心照不宣。乌克兰笑着收下军火,欧洲维持着道义姿态,俄罗斯被迫观看自己的钱变成射向自己的炮弹。就像街头魔术师当着观众的面把钱包变成鸽子,你还不能说他偷窃——他确实没碰本金,只是让钱生出来的“崽”换了主人。 这场金融魔术的根源要追溯到2022年。七国集团冻结俄罗斯资产时,就埋下了今天的伏笔。比利时 Euroclear 结算所去年光靠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就赚了44亿欧元利息,简直成了军火筹款机。现在美国也在跟进类似方案,打算用俄罗斯资产的年收益为乌克兰发行500亿美元债券。 莫斯科的抗议显得苍白无力。他们早该想到,当1900亿美元外汇储备被冻结那刻起,这些钱就不再完全属于自己。国际金融战场从来不讲温情,规则永远偏向掌握结算体系的那方。俄罗斯现在能做的,除了在外交场合咆哮,就是在全球急寻美元替代品。 可美元霸权哪是轻易能撼动的?就像被困在蛛网上的飞虫,越是挣扎被粘得越紧。这场冲突正在改写现代战争规则:坦克导弹还在轰鸣,真正的胜负却早已在看不见的金融维度决出。丹麦对乌军援 丹麦 丹麦援乌战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