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方面突然宣布了,将在已控制地区继续推进护照发放、货币切换和课程调整等一揽子整合动作,并且不设停表。 这动作可不是临时起意啊!熟悉情况的都知道,这些已控制地区主要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州,2022年9月这四个地方就举行了入俄公投,当时支持入俄的比例最低都超过70%,最高的顿涅茨克更是达到99%以上,现在推进整合就是公投后的必然后续。俄罗斯这是铁了心要把这些地方彻底纳入自己的治理体系,不设停表的说法,就是明着告诉外界“不会半途而废,只会一步步推进到底”。 先说说护照发放这事儿,可不是随便发本本子那么简单。早在2019年,俄罗斯就开始给顿巴斯地区居民发护照了,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万人拿到了俄罗斯公民身份,这些人能享受和俄罗斯本土居民一样的福利,比如医疗、教育补贴,甚至可以参军入伍。这次继续推进,就是要让剩下的居民都能顺利换发护照,说白了就是用民生福利绑住人心,让大家从心里认同自己是俄罗斯人。你们想想,对于那些在战乱中苦熬了好几年的居民来说,稳定的身份和福利可比什么都重要。 货币切换更是实打实的“经济绑定”。这四个州之前大多用乌克兰格里夫纳,2022年公投后就开始逐步换用俄罗斯卢布,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卢布全覆盖。超市里的标价、工资发放、税费缴纳全用卢布结算,乌克兰货币在这些地方已经几乎没法流通了。我觉得这步棋太关键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货币统一了,后续的贸易、投资才能跟着跟上,这些地区才能真正融入俄罗斯的经济圈,而不是再和乌克兰有太多牵扯。 课程调整则是从根上抓文化认同,这才是最长远的布局。之前这些地区的学校虽然也教俄语,但课程体系还是沿用乌克兰的,历史课讲的是乌克兰视角的历史,文学课以乌克兰作家作品为主。现在调整后,俄语成了唯一教学语言,历史课会重点讲俄罗斯历史和俄乌共同的历史渊源,文学课也会加入更多俄罗斯经典作品,甚至连地理课都会把这些地区直接划入俄罗斯的行政区域版图。这可不是篡改历史,而是基于这些地区的现实——四个州里俄罗斯族人占比本来就高,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更是超过60%,大家日常交流本来就以俄语为主,课程调整其实是顺应了当地的文化习惯。 可能有人会说“国际社会不承认这些地区入俄,俄罗斯这么做有用吗?” 说实话,国际社会的反对声一直没断过,美国和欧盟还因此加大了对俄制裁,但俄罗斯根本没在怕。这些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太重要了,顿巴斯是工业重镇,扎波罗热有欧洲最大的核电站,赫尔松控制着黑海沿岸的出海口,守住这些地方,俄罗斯不仅能扩大战略纵深,还能掌握能源和地缘优势。换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放弃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 而且俄罗斯推进整合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赫尔松部分地区之前还出现过零星的抵制声音,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也因为战乱有过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但俄罗斯应对得很务实——一边派军警维护秩序,一边加大民生投入,给当地修公路、建医院,发放救济金,慢慢就稳住了局面。有数据显示,这四个州的失业率已经从2022年的25%降到了现在的12%,物价也基本稳定,普通居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这也是整合能顺利推进的关键。 我觉得俄罗斯这波操作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循序渐进不冒进”。没有一开始就搞“一刀切”,而是先从民生相关的护照、货币入手,让居民尝到甜头,再慢慢调整教育这种影响长远的领域。这种方式既减少了抵触情绪,又能让整合效果更扎实。反观有些国家想靠外部施压阻止,根本没用,毕竟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谁能给他们稳定的生活,他们就愿意跟着谁。 从历史上看,这些地区本来就和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才划入乌克兰版图,这么多年来,文化、经济上的联系一直没断。俄罗斯现在做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修复这种历史联系。当然,这背后也有地缘政治的考量,毕竟北约东扩的压力一直存在,控制这些地区能让俄罗斯在和西方的博弈中更有底气。 说到底,整合不是目的,让这些地区的居民过上安稳日子、巩固自身战略安全才是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不设停表的承诺,既是给当地居民吃的定心丸,也是给外部势力的明确信号——别想干扰,这事我办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