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在齐齐哈尔有几名落单的日本兵,见大势已去,担心被俘,于是在附近的村庄东躲西藏,一路流窜到了嫩江东岸的三家子村。 战争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太平了。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关东军在东北的统治土崩瓦解。苏军从8月8日开始进攻东北,很快就包围了齐齐哈尔和昂昂溪,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士兵四散逃窜,有些直接投降,有些却选择顽抗或逃亡。这几名士兵就是典型,他们原本属于关东军序列,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担心被俘虏后遭受惩罚,于是开始东躲西藏。齐齐哈尔作为东北重镇,当时日军驻扎不少,投降后混乱局面让这些士兵有机会溜走。他们没有选择直接南下,而是往嫩江方向移动,那里地形复杂,有利于隐藏。 嫩江两岸的村庄多是靠农业和捕鱼为生,三家子村位于嫩江西岸,属于龙江县管辖,对岸是申地房子村,归泰来县。村子不大,村民们世代在这里生活,1945年时,村里人还沉浸在战争结束的喜悦中,没想到会招来祸端。这几名日军士兵一路上避开主路,只走偏僻小道,靠偷窃食物维持。他们抵达三家子村后,当地村民出于人道,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吃的。士兵们就这样在村里住了下来,大概一个月时间。起初,一切看起来还算平静,村民们劝他们向苏军投降,他们表面上答应了。 交换武器的事件成了转折点。日军提出用手里的枪支弹药换食物,村民同意了。可在交易过程中,日军突然开枪,射击村民。这直接激怒了大家,村民们冲上去搏斗,抓住了大部分士兵,只有两人逃脱。被抓的士兵后来交给苏军处理。这件事暴露了日军残部的凶残本性,他们不是单纯的逃兵,而是随时可能反扑的威胁。历史资料显示,这种投降后的零星抵抗在东北多有发生,日军残部往往对平民下手,以发泄失败的怨气。 逃跑的两名士兵没闲着,他们很快就加入了从内蒙古王爷庙败退下来的关东军残部。这支队伍大约百余人,由少佐加藤荣男指挥。他们在9月24日杀到三家子村,进行报复。日军包围了村子,把八十多口人赶进一间大屋,四周布满持枪士兵,甚至在门前和屋顶架起机枪。入夜后,他们开始捆绑男子,并逐一杀害。老刘头和张老疙瘩是最先遇难的,一个被砍头,一个被枪杀。整个过程极其残忍,陶永富一家三口全部被害,他本人身中七刀,靠装死才活下来。村里仅三人幸存,这场屠杀让三家子村几乎灭村。 日军的暴行没就此停下。他们渡过嫩江,去了对岸的申地房子村。那村子更小,只有九户七十多口人。日军冲进去挨家挨户屠杀,仅两人幸存,因为当时不在家。两村加起来,一百六十多人无辜丧生。这不是孤立事件,1945年投降后,日军残部在东北多地犯下类似罪行,比如在其他村庄的抢掠和杀戮。苏军很快介入,枪声吸引了驻扎在昂昂溪的部队,他们派装甲车赶来,了解情况后,让幸存者陶永富带路追击。 苏军追击过程迅速而坚决。9月25日,他们发现日军在庄稼地沟渠里休息,通过无线电请求增援,然后包围了这股残部。日军知道无路可逃,选择负隅顽抗,但最终全部被击毙。这场交火结束了他们的流窜,也为受害村民讨回了公道。历史记录显示,苏军在东北的行动有效清剿了日军残余力量,防止了更多惨案发生。陶永富后来被称为“陶七刀”,他的回忆成为重要证言,记录在《黑龙江文史资料》中。 这个事件反映了战争结束后的复杂性。日本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但东北地区还有日军残部作乱,他们对平民的报复性攻击暴露了侵略者的本性。齐齐哈尔作为关东军据点,投降后苏军迅速接管,但零星士兵的逃亡导致了边远村庄的悲剧。三家子村和申地房子村的惨案不是唯一,类似事件在嫩江流域和其他地方都有记载,比如日军在撤退途中对村民的抢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