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破防了!联合国审议中日琉球主权,11月9日,日本知名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刊

官芊芊 2025-11-17 11:08:44

日本人破防了!联合国审议中日琉球主权,11月9日,日本知名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刊发社论称,有关言论“无法接受”,还扬言要让“中国政府撤回言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人最近是真的破防了。11月9日,日本右翼大本营《产经新闻》突然跳出来发了一篇社论,语气冲得跟被戳到痛脚一样,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上提到“冲绳原住民”四个字,简直是“无法接受”,还嚷嚷着要中国政府“撤回言论”。   听起来好像特别义正词严,但越是这样激动,越说明这事戳中了日本最不愿面对的那段历史。   其实大家都知道,联合国的会场上什么都能讨论,但只要沾到“琉球”“冲绳”“原住民”这些字眼,日本那边永远是第一时间紧张。   为什么?因为这里牵扯的,可不是一两句外交辞令,而是琉球岛民的身份认同、历史真相,甚至是日本自己最难自圆其说的主权根基。   这次事件的起点并不复杂:在11月的联合国审议过程中,中国代表团提到“冲绳原住民”时,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历史脉络、国际法文本、二战后的安排等多方面事实。   可日本右翼媒体从来不愿正视这些,只要谁在国际场合提一句,他们就会下意识反弹,好像别人要夺他们什么似的。   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得把时间往回拨。琉球本来就不是日本的“原生领土”。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琉球王国一直是独立国家。   有自己的王室、自己的外交体系、自己的文化体系,那时候的琉球与中国保持着几百年的朝贡关系,在亚洲历史里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国家存在。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琉球既不是明朝的附属国,也不是日本的藩属国,它就是独立的国家,只是与明清保持特别密切的关系。   直到19世纪后半叶,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疯狂扩张。“琉球处分”就是那段扩张史里最经典的强夺案例。   日本先是用行政手段逼迫琉球王国臣服,再一步步拆解其王室制度,最终在1879年把整个琉球吞并。从独立王国到日本的一个县,琉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消失的。对冲绳人来说,那绝对不是“自然统一”,而是一场被迫接受的改变。   可惜琉球人的抗争被历史埋得太深。明治政府为了让这段历史看起来“自然”,对琉球文化进行系统同化,语言被禁止、传统被打压、学校教育彻底日本化,直到二战时期,日本甚至强迫大量冲绳人参与战争,把他们推到最危险的前线,冲绳战役更是变成了一场当地居民的灾难,战后统计,冲绳在那场战役中的死亡率高得让人难以想象。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琉球不但没有直接回到日本手中,反而被美国托管。《旧金山和约》更是明确地把琉球的“行政权”交给美国,而不是承认日本拥有“主权”。   说得直白点,那时期的琉球跟日本没有直接法律上的主权关系,只是美国在治理它。直到1972年,美国才把行政权交还日本。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行政权和主权可不是一回事。   美国把管理权交回去,是出于战略考量、出于当时的美日同盟关系,而不是从法律意义上判定日本拥有琉球主权。这一点当年很多国际法专家都讨论过,可日本政府显然更愿意装作没看到。   也因为这种模糊性,从1970年代开始,冲绳本地的民间团体、不少学者、琉球民族主义者就对“冲绳应该属于谁”提出过多次质疑。他们强调自己是琉球民族,而不是大和民族,文化、语言、历史完全不同。   如今冲绳依然有大量活动团体要求日本承认他们为“原住民”,但日本政府一直拒绝,因为一旦承认,就等于承认历史上存在“被吞并”的事实,更可能涉及未来的自治、文化权利以及主权争议,这是日本极力回避的。   而这次中国在联合国提出“冲绳原住民”,实际上是把一个长期被日本压着不让说的话搬到国际场合。   虽然中国并没有明说主权问题,但仅仅是从“民族”角度提出,都足以让日本右翼敏感到爆炸。因为这提醒全世界:琉球不是日本天然的一部分,而是一个被吞并、被同化的民族群体。   日本右翼为什么怕?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外交摩擦,而是牵涉到他们长期构建的历史叙事。一旦“琉球原住民”的议题被国际社会接受,接下来就会出现更多声音质疑“琉球主权是否需要重新讨论”。   别说国际上有人追问,就连冲绳内部都可能再次掀起更激烈的自治甚至独立诉求。日本当然担心这种趋势失控,所以才会在媒体上用最强烈的词汇反击。   正因为如此,中国这次在联合国提到“冲绳原住民”,才会在日本国内掀起这么大的反应。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日本看到自己一直不愿面对的部分。   媒体越急、日本政府越跳、右翼越叫嚣,就越说明他们其实心虚。否则为什么连“原住民”三个字都听不得?

0 阅读:0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