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火刺痛全球经济,油价一夜飙升! 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冲突,正让普通人的钱包不断缩水。 布伦特原油价格跃升至每桶64.39美元,单日涨幅超过2%。全国95号汽油全国均价卡在7.40元/升,正重新唤醒人们对高油价的记忆。 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出口终端遇袭、西方制裁即将生效、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原油市场一夜之间涌入大量风险因素。 --- 01 危机四伏的能源命脉 黑海沿岸,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口的石油存储设施冒起浓烟。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导致这个每日出口量达220万桶的能源枢纽被迫中断运行。 停靠在港口的一艘民用船只也未能幸免。 “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能源设施攻击的强度有所增加,而且发生的频率更高了。”瑞银的商品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指出。 “它们很可能会攻击到一些关键目标,从而造成长期性的破坏。” 与此同时,西方制裁的阴影笼罩着俄罗斯石油出口。摩根大通透露,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速度已经放缓。 每天约有140万桶石油被存放在油轮上,这几乎相当于俄罗斯海上石油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投资银行巴克莱警告,如果俄罗斯原油出口大幅下滑,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会飙升至每桶85美元以上,远高于该行此前给出的2026年每桶66美元的预测。 02 红海上的博弈 中东地区,另一场影响全球贸易的危机正在悄然演变。 在红海安全局势持续紧张近两年后,外媒报道称也门胡塞武装已宣布停止对以色列及国际商船的袭击。这一变化可能成为全球集装箱航运业的“地震级”事件。 胡塞军方参谋长优素福·哈桑·马达尼少将表示,“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如果敌人再次对加沙发动侵略,我们将恢复对犹太复国主义实体的军事行动。” 过去一年,胡塞武装的袭击已造成至少9名船员死亡、4艘船只沉没,严重扰乱全球约1万亿美元的红海贸易。 分析师彼得·桑德指出:“如果红海真的重新开放,那将是全球航运业的又一次‘地震’。” 03 连锁反应与市场波动 能源市场的动荡已经开始波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 全球股票市场难以找到动力,对美联储降息的怀疑与科技泡沫的担忧共同困扰着投资者。 美股科技股估值过高引发了市场抛售。 知名投资者Michael Burry看准机会,旗下基金约80%持有英伟达、Palantir的空仓,似乎重注狙击美科技股。 与美国科技股的高估值相比,中资科技股显示出更大的投资吸引力。恒生科指市盈率约20倍,远低于近40倍的纳指。水向低流,资金正源源流入中国市场。 04 普通人的能源账单 油价波动最终都会传导到每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中。 根据国内的调价机制,下一轮油价窗口定在11月24日。尽管11月首次调整出现小幅反弹,但新一轮统计开局即释放积极信号。 国内油价统计一度预计下调80元/吨,相当于每升再降7分。 市场从来不会一路坦途。近日国际油价又强势反弹,美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涨超2%。 全国加油站牌价上,92号汽油仍处在近半年低位区间。 全球能源机构近期上调了2025-2026年的原油需求预测,同时也指出供应增速更快,未来可能出现“轻度且持续过剩”的局面。 这一判断像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供给宽松意味着油价很难再现疯狂暴涨的场面。 --- 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标签悄悄更换,加油站的数字显示器不停跳动,全球股市的曲线蜿蜒曲折——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都与千里之外的冲突息息相关。 纽约WTI原油报60.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收于64.39美元/桶。 这些数字维系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地缘政治、经济制裁、市场预期在其中角逐。 能源转型不再是遥远的环保理想,而是迫在眉睫的经济必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