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地下党员丁惟尊叛变,还要带着敌人去火车站抓人,他的妻子知道后,连忙说:“我要回娘家,让我和你一起去火车站吧!”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姑嫂锄奸!高密傅家姑嫂一心向党大义灭亲) 1929年夏天,青岛的街道上飘着海风的咸味。 傅玉真提着菜篮子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子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时,她注意到丈夫丁惟尊神色慌张地拐进了一条小巷。 作为地下工作者的直觉让她警觉起来,她悄悄跟了上去,发现丈夫正在和一个戴礼帽的男人低声交谈。 当那个男人侧过脸时,傅玉真心里咯噔一下——那是被党组织开除的叛徒王复元。 傅玉真躲在巷口的杂货铺旁,隐约听到"火车站""一网打尽"等词语。 她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绕道前往地下联络点报告了这个情况。 当天傍晚,丁惟尊匆匆回家收拾行李,神色慌张地说要出趟远门。 傅玉真敏锐地察觉到异常,故作关切地问: "这么着急是要去哪?" 丁惟尊支支吾吾地透露,明天一早要带人去火车站"办点事"。 傅玉真心头一震,立即联想到白天听到的谈话。 她急中生智,柔声说道: "正好我明天要回娘家,不如和你一同去火车站吧?" 这个请求看似平常,却让丁惟尊放松了警惕。 在月台上,傅玉真暗中记下了敌人布控的每个细节——便衣特务的位置、巡查的规律,甚至注意到他们重点监视的列车班次。 这个临时的决定挽救了多位同志的生命。 凭借在车站观察到的情报,傅玉真及时向组织示警,使原本计划乘火车转移的同志们得以安全撤离。 而她以"回娘家"为借口的机智应对,也为她后续继续潜伏创造了条件。 此时的山东党组织正处于困难时期。 去年四月,党内经费失窃两千元,这对当时每年只有两万元活动经费的党组织是个沉重打击。 调查发现,竟然是山东省委组织部长王复元监守自盗。 更糟糕的是,此人被开除党籍后投靠了国民党,带领"捕共队"在济南抓捕了十几名重要干部,导致山东党组织遭受重创。 中共中央派来了特科人员张英协助工作。 这位神枪手是山东本地人,组织安排女党员傅桂兰与他假扮夫妻。 不料二人刚到济南就被捕,原来王复元叛变时带走了大量机密文件。 在狱中,张英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 在一个深夜,他成功越狱。 与此同时,丁惟尊整日惶惶不安。 他原是火车站擦车工,经王复元介绍入党。 现在王复元叛变,他担心受到牵连。 当王复元找上门来时,这个意志薄弱的人很快就在威逼利诱下变节,提供了多个地下联络点的情报。 傅玉真察觉到丈夫的异常。 丁惟尊近期行踪诡秘,经常无意中透露国民党内部消息。 但她保持沉着,没有暴露自己地下党员的身份。 直到那次撞见丈夫与王复元密谈,她才确认丁惟尊已经叛变。 在情感与信仰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党组织决定先除掉丁惟尊这个祸害。 这个任务交给了刚养好伤的张英。 8月10日傍晚,张英来到丁惟尊家中,以布置重要任务为由将其引至海边。 当丁惟尊还在盘算如何邀功时,张英亮明身份,列举其叛变罪行,最终将这个叛徒处决。 次日清晨,丁惟尊的尸体被渔民发现。 国民党特务上门询问时,怀有身孕的傅玉真表现得悲痛欲绝,成功骗过来调查的特务。 几天后,王复元假惺惺前来吊唁,傅玉真将计就计,表现出为夫报仇的强烈意愿。 由于张英不认识王复元,组织安排傅玉真以商讨报仇计划为名,多次邀请王复元到家中做客。 每次会面,张英都躲在暗处仔细观察,牢记了这个叛徒的相貌特征。 机会终于来临。 通过潜伏在"捕共队"的地下党员提供的情报,得知王复元要去皮鞋店购物。 张英提前埋伏在店内,当王复元试穿皮鞋时,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倒在了正义的枪口下。 王复元被铲除后,青岛陷入白色恐怖。 傅玉真被迫离开青岛回到家乡高密,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在这里,她与当地党员马馥塘相识相知。 1930年马馥塘不幸被捕,四年后出狱的两人结为革命伴侣。 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傅玉真始终坚守在斗争一线。 抗日战争时期她辗转各地从事后勤保障工作,1946年起担任山东托儿所所长,悉心照料烈士遗孤。 这位经历传奇的女性党员于1997年安详离世,享年86岁。 这段历史展现了革命年代共产党员面临的严峻考验。 在个人情感与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傅玉真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她的故事也成为党史教育中的重要案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信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