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威RederietS

掘密探索 2025-11-13 15:46:20

印度宣布了 11月12日消息,印度造船厂SDHI近日与挪威Rederiet Stenersen公司签署了一份意向书,将建造6艘18000载重吨的化学品运输船,合同总价值约为2.2亿美元。 这批船可不是普通货轮,是挪威Marinform公司设计的“技术流”,每艘船能抗极地冰,混合动力推进系统能自动开船,省油又环保。   更绝的是,船上留了改装空间,以后能换甲醇或LNG当燃料,电池还能升级到5000千瓦时,理论上能实现“零排放”!   挪威船东为啥选印度?说白了,省钱!这6艘船单艘造价约3667万美元,比中日韩的船厂便宜10%-15%,现在欧洲船东被环保政策逼得紧,既要绿色又要省钱,印度这波“低价+环保”的组合拳,直接打在了痛点上。 SDHI这家船厂,前身是Pipavav船厂,之前因为老板信实集团欠债,差点破产,2023年被Hazel Mercantile公司接手后,改名SDHI重新出发,这次订单是它“重生”后的第一单,也是印度造船业近几年最牛的一单。   印度造船业以前啥水平?直白而言,印度堪称全球造船业的“低端玩家”。2024年,在全球造船订单的激烈角逐中,印度仅斩获0.2%,与中日韩相比,连其零头都远远不及。   但莫迪政府2025年砸了7000亿卢比搞扶持,又是补贴又是建基金,还拉技术合作,目标2030年冲进全球前十,2047年挤进前五。   SDHI的船厂在古吉拉特邦,有个印度最大的干船坞,一年能造14.4万吨的船,40万吨的巨轮都能修,这次订单一签,荷兰、韩国的大公司都跑来谈合作,想一起搞“设计-建造-改装”一条龙服务。 当下,全球航运业正掀起“绿色转型”热潮。尽管IMO将“2050年零排放”目标延后一年,然而欧盟的碳税政策与绿色燃料补贴举措,已让船东们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   比如新加坡市场,生物燃料比传统燃油贵43%,甲醇更贵2.4倍!船东们想省钱又想环保,印度SDHI的混合动力船正好卡在这个“过渡期”的市场空白里。 说实话,印度这波操作,像极了“赌一把”,2.2亿美元的订单,对印度造船业来说,不仅是钱,更是“技术认证”和“市场入场券”。   短期看,靠低价和政策扶持,印度确实能抢到点散货船、化学品船的订单,但想造LNG船、豪华邮轮这些高利润的船,还得突破技术瓶颈。   长期看,印度有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这是底气,但如果解决不了“核心技术靠进口”的问题,最后可能只能当“全球船厂的代工厂”,给别人打工,赚点辛苦钱。   不过,印度这波操作也给全球航运业提了个醒:当“环保转型”遇上“省钱焦虑”,像印度这种“低价+灵活”的玩家,可能会成为搅动市场的“鲶鱼”。   接下来,中日韩这些造船大国,估计得琢磨怎么接招了,毕竟这行从来不是“一家独大”的买卖。

0 阅读:51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