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衰落的速度,可能比我们大家预想的来得更快,悲剧的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西欧人无法承受这种下行带来的福利下降和收入下降,当下降达到20%的临界点时,一切都会走向失控。 俄乌打仗把欧洲的能源命脉掐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关掉158年的老厂时,烟囱一停,欧洲工业的“黄金时代”也算彻底翻篇了。 数据说,欧盟企业为找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品,多掏了6200亿欧元,这钱够德国买12年军火! 更打脸的是,俄罗斯转头把能源卖给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工厂却因为成本太高,纷纷搬到美国或中国,这场能源博弈,欧洲输得连底裤都不剩。 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别墅,以前1欧元都没人要,因为年轻人全跑了,欧盟统计说,欧洲65岁以上老人占22%,但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生育率跌到1.5。 更头疼的是难民问题:法国因为种族冲突上新闻的次数,五年涨了300%;柏林街头,有人喊“伊斯兰化”,有人反移民,吵得不可开交,养老金缺口每年扩大8%,社会矛盾像炸药包,一点就着。 全球科技圈,欧洲越来越没存在感,美国用ChatGPT搞人工智能时,欧盟还在为“数字市场法案”扯皮;中国新能源车占全球40%市场时,德国汽车厂还在游说政府“别禁燃油车”。 布鲁塞尔的报告说,欧洲风险投资只有美国的1/4,初创公司活下来的概率是北美的一半,创新跟不上,欧洲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眼看着要掉到“食物链底层”。 从难民分配到碳关税,从军费到数字税,欧盟各国天天吵架,2025年峰会开了17天,就为7500亿复苏基金怎么分。 最后真正用于绿色转型的钱,不到15%,特朗普逼北约成员国多交军费时,法国总统喊“欧洲要独立”,波兰总理却赶紧找美国买F-35战机,这哪像“团结的欧洲”?分明是一盘散沙。 站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前,看着游客和“欧盟之父”舒曼的雕像合影,我突然觉得:这个曾经用条约改变世界的大陆,现在像极了迷茫的中年人,既没美国“割韭菜”的本事,又不愿像中国那样拼命改革,更没印度“野蛮生长”的冲劲。 但欧洲也不是没救,德国工程师学中文、法国酒商搞直播、北欧设计师把极简风融入智能家居,这些小变化,说不定能攒成大突破。 欧洲需要的不是回到殖民时代的旧梦,而是来场“文艺复兴2.0”:像五百年前打破中世纪枷锁那样,用开放和勇气重新定义自己,毕竟,这片土地出过哥白尼、达芬奇、贝多芬,创造奇迹的基因,从来都在。

